蒙古语翻译事务所_蒙文翻译,蒙语翻译,新蒙文翻译

标题: 北元和戚继光,李成梁全战史(草稿版) [打印本页]

作者: 0477    时间: 2016-2-8 14:42
标题: 北元和戚继光,李成梁全战史(草稿版)
前言


    北元时期在嘉靖,万历年间和明朝战事略显沉闷,这段历史网络世界的蒙古人向来不关注,原因是先前叙述已经很多,没必要累赘叙述,更何况戚继光,李成梁是保家卫国的忠勇之世,表彰忠勇,鞭打罪恶是普遍的价值。提不起兴趣苛责和较真。一直以来也没有兴趣去为这些历史去敲打键盘,码写文字。

        但是,最近看《百家讲坛》有一个事情却让人惊愕,《百家讲坛》在易中天之后逐渐没落,很久很久不在关注,郦波先生在2009年的节目《抗倭英雄戚继光》中说戚继光在蓟门董家口之战一下歼灭长秃5万人,我看到该节目的时候是2015年冬季。非常惊愕。

      在网络几年的撕逼大战中,一般来说,和满族争执的焦点是使用的资料,一手资料,还是二手资料,还是后来编纂资料的问题,是甲方资料还是乙方资料还是第三方资料的问题。和其他民族是资料的确定性的问题,简单说是有没有资料的问题。汉族学者一般来说学养是比较好的,一般来说不会再资料的问题上犯错,而是在“正名”,和“史观”上PK。一个是孔子的方法,一个是司马迁的。

     但是,郦波先生的《抗倭英雄戚继光》中,说擒拿长秃之战,歼灭朵颜五万人,震得我双腿战栗。就北元时期的情形,稍微有些历史常识的哪怕历史爱好者都很清楚,长秃去哪里撒豆成兵变出五万人。一次歼灭蒙古五万人的战役,放到世界史上都是轰动的大事件,那得多大的动静啊。立刻搜索郦波资料,竟然是个南京师大的教授,竟然是博士后。

     这样明显的错误,这么多蒙古族人不指正,大概是因为自己属于当年侵掠的一方,不想为这些历史指摘错误,那么《百家讲坛》没人了吗?那么多研究明史的真的是视而不见,还是水平低下?
作者: 0477    时间: 2016-2-8 14:43
本帖最后由 0477 于 2016-2-10 18:55 编辑

首先,董忽力有多少人?
   略懂历史的都知道,董忽力所属不过300到400人左右,明史里多次出现董忽力带着300人左右出没的资料,明史里也记载“力部所属不300人”怎么能被消灭掉5万人呢?

   戚继光在蓟门十几年,斩获不过100多,这是基本的历史常识。入门科的知识点,怎么出现5万人的歼灭了呢?


第一:喜峰口之战。郦波教授说戚继光8000出塞歼灭3万朵颜军的战役,这场战役被记录在明代的《万历武功录》里。“万历元年正月丙申,朵颜卫指挥董忽力等率领部落三百七十余人,至喜峰口关求赏,为守备邹柯擅役众军采木勇士高儒激致忿争,军遂与斗。杀我军通式及军丁14人,掳13人,我军夺虏人畜相当,监其四名。”这就是郦波说的8000全歼3万的战役。事实是一次边境的摩擦走火,双方各死了十几个人。被郦波教授虚构成一个8000歼灭3万的大战役。而且,这次是明方处置不当导致激变。“今朵颜董忽力虽激变又因,罪亦从简,应严晓谕,如果变生于部落,事起一时之忿,记将为首生事傅献阙下,及通将被虏送还,杀死人数相当,本夷另行议处,不绝贡抚,若执迷凶悖如故,即将抚赏裁哥。任设法擒缴。”
     第二:董家口大捷。也就是郦波教授说的戚继光歼灭兀良哈5万铁骑的战役。董家口战役,也称董家口大捷
    该战有非常详尽的记录,《卢龙塞略》记载:“壬戍,董家口谍报,境有贼夷三十于骑,先行,后不知数。总理命南北将领率军出榆木岭,董家口等关,连夜抄劫,葵亥将昏,至聂门之北安,离边百五十里,遇战,就阵斩获二颗,生擒贼酋一名。长秃,长昂之亲叔。”该战伤明军7人,杀长秃2人,擒拿一名
      这场战役也被记录在明代的《万历武功录》里。是时,昂不入贡者三年,自率骑寇洪山口,桃木林,界岭口,顷之,又逼长秃拥300骑寇我榆木岭,杀尖夜于锁儿等七人,已,持董家口杀尖夜二人。大将军提兵出塞百五十里,执秃,击董家口。

     喜峰口之战,一次边境摩擦,郦波先生描述成8000歼灭3万。10几人能被他说成3万人。


   

董家口大捷,杀2人,郦波能描绘成杀5万人。真是欺负全中国无人。抹黑中国史学,



     其脸谱化的描述戚继光,张居正,会给明史研究带来极大的破坏。会导致明史研究简单粗笨化。比如“倒张运动”。片面的吹捧某人,脸谱化某人,其结果是将历史研究导入曲艺化。失去历史的深邃和复杂。片面的吹捧戚继光,其战法,战功。如果是编写京剧曲目尚且可以勉强过去。但绝不能当做严肃的历史研究,戚继光两次出塞,两次失利。其车战,战功绝非郦波先生所胡扯的。



作者: 0477    时间: 2016-2-8 14:44
本帖最后由 0477 于 2016-2-10 18:59 编辑

戚继光是在隆庆2年到蓟门,万历11年调离广东。下面是戚继光和朵颜部落有斩获的战斗。

隆庆3年,五月朵颜在五重安射杀明军烧炭军4人,俘虏4人。这样的事情在以前多隐匿不闻。戚继光,谭论,刘应届等都被待罪防秋,以责后效7月,建昌营中军官袁勋,千总余忠裕带3000军,出冷口,砍伐木材用来修边,在长岭购遇到200朵颜兵。遭遇战导致明军伤6人。光裕受伤。
隆庆4年:朵颜军在关外20里俘虏出边采木明军十多名。明军出击在牵马岭和朵颜军战斗,斩获1人。夺回被俘虏的17个明军。
十二月,朵颜俘虏明军出边侦查员2名,明军出击斩获朵颜1人。

隆庆6年:明军又一个侦查员被朵颜俘虏,明军出击斩获1人。

万历元年:正月,朵颜部落的董忽力带着300多人去喜峰口求赏,遇到明军出去伐木,双方摩擦争斗,董忽力杀明军14人,俘虏13人,明军杀董忽力人数相当,俘虏四人。这次摩擦走火,导致边衅再起。
二月,董忽力部落100多人进犯义院口,和明军战斗,明军斩获1人。
朵颜部落花当,伯颜兀带着100多人射杀明军,明军德温带着200人与之战斗,史纲,张爵援助,斩获朵颜3人。
明军徐学古出击,和几十朵颜军战斗,斩获15人。
八月在垣上,明军斩获朵颜1人,

万历2年:青道事件,明军南兵吴道宏,吴青二人,和朵颜人走私,用自己的米换人家的肉,结果还偷了人家小刀。朵颜这个人很生气,把吴道宏引诱出来,抢了他的斧子。吴道宏和他的弟兄夜晚出去在五道河射杀2人,割了首级想冒功。戚继光得知,处斩了吴道宏,吴青,惩罚了其他人。还对这些朵颜人进行了抚慰。
五月。几个朵颜小部落送还和以前俘虏的明军,戚继光恢复和这几个部落的贡市。
12月,长昂部落俘虏明军哨兵7人,杀架炮兵2人。

万历三年:正月董家口大捷,斩获朵颜2人,俘虏长秃。
四月。朵颜董忽力部落交换7名被捕明军,带7匹马,2个在边境生事的朵颜人,换回长秃。
4月,另一个部落的炒蛮比吉,60---70人进入古北口杀掠,明将宗儒带了100多人追击,在十八盘遭遇,原任总兵汤克宽阵亡,延绥中军傅辑,北古口千总高大朝,把总苏雪受伤,明军阵亡11人。另一份资料说高大朝,苏雪阵亡。)戚继光被罚俸三月

万历六年:7月,朵颜部落杀掠取水台明军,明军追到三岔口,被杀8人,朵颜伤亡也大约是8人。

万历七年:二月,在三岔口明军和500--600朵颜军战斗,斩获2名。
在荆林,明军和200多朵颜军战斗,斩获3人。
十月,斩获3人。明军阵亡1人,伤十几人。
十二月5万朵颜军抄掠辽东,明军出击,斩获4人。

万历8年:五月,朵颜杀明把总夫妇,明军出击在熊窝头遇伏,死伤很多,

万历10年:戚继光调离到广东。  


    就是这些战斗,这些绝非简单脸谱化的吹牛能阐述的,明军常常去朵颜界内砍树,要么烧炭,要么修堡。朵颜绝不许明军入界砍树。双方的走私,贡市,战争中的买卖,互相有彼此的投人。这就是复杂的历史,朵颜部落原本是明朝的藩属,也先来了压制的他们也得攻打明朝,此时的朵颜部落,土默特强大的僧格都仁,内喀尔喀进入朵颜底盘,朵颜部落碎片化,被压缩在长城附近,三面环敌,被迫和土默特、内喀尔喀姻亲,有时候还想投奔明朝,明朝不想因为这个问题生出事端。朵颜部落此时真是走投无路,首鼠三端。被迫的向东挤压。

      综述,戚继光和朵颜杀伤人数,明军还是严重一些。戚继光两次出塞,两次失利,不知道说的是那两次。所谓的车战不知道被神化了多少倍,即使在当时也被放大,一直到清朝和准噶尔的和通淖尔之战,车营才逐渐退出历史舞台。所谓车营,在戚继光镇守的蓟门也许用的上,蓟门和朵颜边界是连绵的群山,路口就那么几个,车营在短距离内依靠群山,堡寨,长城,边沟,堵截缺口也许有用。无限放大他的作用,就可能导致失败。

   戚继光并不是郦波博士后吹嘘的那样,相反,从“青道事件”看出,戚继光的主要思想还是静守,不挑起边衅,不养寇自重,不虚报战功,不杀良冒记。这点和李成梁有天壤之别。

作者: 0477    时间: 2016-2-8 14:57
本帖最后由 0477 于 2016-2-10 19:02 编辑

黄勇事件

     黄勇是明军,后逃亡到速把亥部落,引导速把亥部落杀明朝守备2员,攻克堡寨十几个,杀官军500多人,隆庆元年,总兵王志道开马市,速把亥的人来贸易,被王志道捕获370人。让速把亥交出黄勇,速把亥交出了黄勇,但是王志道却依旧扣留了17人。导致战事再起。6月速把亥轻骑出击,明军追击被伏,死70多人死把总佟国勋等四人,速把亥趁胜攻克镇静堡。“辽东市之事,衅起于激虏”。挑起一次战争和连续的血亲复仇。黄勇和土默特的僧格都仁(辛爱,黄台吉)的女儿恋爱,苏巴亥为了自己的亲族,交出黄勇,得罪僧格都仁不说,自己的亲族依旧被扣留.十分气愤.

    隆庆元年12月,蒙古军突入罗汉洞,挖毁长城20多处,杀300多人,冲入抚宁,卢龙,乐亭等县,在李家庄杀明军2000人,多次战斗斩杀明将多名,四处杀掠军民12500多人。拆墙而出,结果在棒槌崖,因为没看清楚道路,群马奔腾堕入山崖,前边的勒不住马,后面的还在涌,堕入山崖几百人,明军在山崖下割去300多颗尸体的脑袋,谎称战胜,然后朝廷上下就到底是对阵时候斩获的算数,还是死后割去的也算数争吵不以。还有几百幼年,少年的头,皮色发青的头不算(估计是明军割去死掉汉人的头,和挖坟得到的冒充军功)。

总之“黄勇事件”导致的结果是,辽东双方结下难以和解的仇。


作者: 0477    时间: 2016-2-8 14:58
本帖最后由 0477 于 2016-2-8 14:59 编辑

       这就要说到人头,和杀良冒记,边衅,和纪律。

    明代斩获一颗人头,即使妇女儿童也奖励50两银子,男子应该更重,重赏之下,明军打起人头的主意。《译语》里说如何辨别首级:“辨虏首级,发下垂无灸痕,气膻者并是。如浮水仰面者,即妇女(阴人则阳气在面,故仰。予尝论捣巢功,将斩获妇女者止拟赏,亦以除恶类;不拟升,则于名爵不滥),皮肉不缩者即僵尸,气腥者即汉人。”
     这样的奖赏导致的一个结果是,挑起边衅,比如正德七年,辽东的“朵颜三卫被恍惚搭子所逐,驱其牲畜入境避难,守备宁远都督指挥马标与百户钱成谋邀杀之,而取其所有,诡称犯边,以希升赏”。人家朵颜三卫以前是明朝的藩属,被压迫,投奔明朝,竟然被明军诱骗杀了,占了人家的财产,还骗朝廷的钱。

    嘉靖二十四“辽东长胜堡近边夷人百五十人窃朵颜马畜逃匿。指挥王勋孟儒所勋等纵之,住牧墙内,会虏入寇,勋等不能御,惧得罪,乃绐,执诸逃夷尽杀之,诈为与虏战,效首级上功。”

     嘉靖二十五年“辽东东宁卫指挥胡孝臣等为虏盗其马蓄,惧得罪,乃潜兵出塞,掩杀住牧熟夷二十六人,诈称对阵斩获,”
     明代辽东军的恶习就是杀良冒记,李成梁统辽期间,一个明朝的属夷部落因为盗窃了蒙古土蛮的牛羊,担心被报复,在万历六年投顺明朝,结果被明军以犒赏为名,趁其不备全部杀死,称作长定大捷。得了财,骗了朝廷的钱,升了官。
在血亲复仇的古代,这样的杀良冒记,不但挑起无休止的战争,而且让其他民族和明朝离心离德。更何况明军还杀汉人。

   《义县志》:“其守台,贴台不习于射,官军半入私门,敌至如入无人,而争买汉首以充级,”
    万历11年,李成梁军的十方寺堡大捷,朵颜军进攻十方寺堡,明军史儒,涂广不敢出战,割了汉人300多人的头,结果那些人头被死者的父老乡亲门认出来,那些梳着鞭子的达虏的头,不正是自己熟悉的亲人的脸吗?


    李成梁不但割汉人的头,还割明军,自己袍泽的人头,万历16年,李成梁军讨伐女真的那琳波罗,围攻不下来,军队死了一半,还冻死明军推车军几千人,原本是场惨败。李成梁竟然割去死去明军的头颅550颗,回去称作大捷。

    这样的制度,无论是从边境的安宁还是军队的纪律来说都是不利的。打仗不从战阵,擅自割头,要不就借老乡的人头,立个战功,弄点钱花。谎报军情。

作者: 0477    时间: 2016-2-8 15:00
李成梁骨子的问题在于贪

不折不扣的大老虎,李成梁和戚继光,是张居正捧起来的政治明星,他们写信给张居正都自称“门下走狗小的戚某”。
隆庆6年,10岁的万历继位,张居正成为首辅,一直到张居正万历10年死去,这些年是张居正权倾朝野的时代,也是戚继光和李成梁风生水起的年代。上小学的时候第一次知道张居正的名字,是在《上下五千年》里。从那时起张居正就是一个极其脸谱化的周总理似的印象。很多年的沉淀,历史的那一张张脸谱早已模糊不清,历史反而呈现出一种深邃,如同漆黑的夜晚,深邃的天空。张居正此人在此不再评说。


算了不说了,扯远了。
作者: 0477    时间: 2016-2-8 15:00
李成梁的全战史分为三个时期。

隆庆议和之前的五年。隆庆元年1567----1571年。
隆庆议和到张居正死去的十年。1571----1582(万历十年)
万历十年到李成梁被罢黜的几年。1582----万历十九年(1591年)罢官
作者: 0477    时间: 2016-2-8 15:01
本帖最后由 0477 于 2016-2-8 15:02 编辑

       蒙古衰落之始和历史得失

      纵观蒙古历史,出现很多的军事家,但却只有一个半政治家,成吉思汗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其后他的子孙达延汗能算半个政治家。军事只是政治的延续。分析蒙古史后半段的得失,其实从达延汗的改革入手分析可以得知。

      没有成吉思汗,蒙古不会是一个民族,没有达延汗,蒙古民族也会星散。蒙古退出中原之后,在北元的阶段,有过达延汗的统一。达延汗遇到的问题是成吉思汗和忽必烈的遗产,在大蒙古时期,继承制度是选举制度成吉思汗被推举,然后是窝阔台,后来推举的是贵由,再下来是蒙古大汗,蒙哥大汗去世后,忽必烈篡位后导致大蒙古汗国分成四个汗国,几大汗国互相攻打。忽必烈沿用了一部分中原的皇权体制。在忽必烈一系的汗位继承成为中原式的嫡长子,然后引进了一部分中国的官僚体制,以后在北元时代延伸出一套太师制度。

     作为一个军事立国的游牧国家,君王不是推选出来的,国家也不是在惨烈的竞争中打出来的血色江山。君王是生出来的。在重重的皇宫中,忽必烈之后的元代帝王越来越孱弱。官僚体制中的权臣势力强横。这是元代后期的政治弊端。

    元朝灭亡后,北元势力延续在强臣控制之下,强臣弱主时代有阿苏台部落的阿鲁台,卫拉特部落的也先。哈喇嗔部落的伯来,别里古台后裔毛里孩、哈撒儿后裔齐王勃鲁乃、永邵部首领癿加思兰都曾给过蒙古中兴的希望。也都在蒙古制造过灾难。达延汗统一蒙古之后,鉴于先前血的教训,废除了元朝的官僚体制。统一的蒙古部落派自己的儿子去统领,子子孙孙不断加强成吉思汗血统的统一性。达延汗的改革的一个弊端是,导致蒙古的“碎片化”,统一的蒙古被他的七个儿子分化,成为七个碎片,到了他的第二代子孙继续分化,第三代继续分化,蒙古不断的碎片化,导致蒙古再度出现中央虚弱的形势。迅速的一盘散沙。在达延汗去世的时候,蒙古右翼强过左翼就已经显露。在土默特的阿勒坛汗(俺答汗)时期,阿勒坦汗是蒙古最强的势力,中央蒙古为躲避和他的摩擦向东迁徙。如果是成吉思汗时期的推选制度,阿勒坦汗会毫无疑问的成为全蒙古大汗。如果是北元前期的“太师时代”阿勒坦汗会成为另一个土木堡俘虏英宗的也先。但是在阿勒坦汗时代,他无路可走。此时的蒙古政治上是一个困局。

    早先的阿勒坦汗,有过兵围北京,西平卫拉特,入中亚,占青海的军功,众多的汉人白莲教徒投奔他,提出一个建立一个石敬瑭式的占据草原和中国北方军阀国家的政治构想。但是到了晚年,他却放下刀兵,抛开蒙古大汗,独自和明朝作买卖。然后修建佛寺,问明朝要他祖先留在北京的蒙古文佛经,修佛。很多次笔者在包头的美岱召和呼和浩特的大昭寺都努力想想一个龙钟老头,努力的用昏黄的眼睛都蒙古文佛经的形象。晚年的阿勒坦汗一定有种政治上的幻灭感。,他一生一定多次次想过拜托政治上的困局,但是他强大的父亲巴尔斯博罗特企图“篡位”的历史记忆太深刻了。如果他去做一个擎天一柱式的强臣,支撑起蒙古民族的走向,也先太师,阿鲁台太师,勃来太师等等的结局历历在目。在这个历史困局中,阿勒坦汗是个走投无路的人。
    《草原帝国》里,有一段论述,作者出于基督教的视野观测蒙古,说蒙古人第二次信仰佛教后,走向了衰落之始。蒙古人忘了自己是世界征服者,梦想着征服灵魂。其实,蒙古衰落是从达延汗的改革开始的。嫡长子继承,导致缺乏强有力领导,这对一个军事民族来说是致命的,废除元代的官僚制度,导致类似阿勒坦汗这样的强者没有上升的阶梯,派自己的子孙去各个部落作首领,导致蒙古作为一个整体立刻碎片化。成为一堆小部落。藏传佛教的进入,加速了这种碎片化。“汗号”随意发送。导致蒙古碎片化更加加重,正宗的中央蒙古大汗的政令,根本没多少作用。这是蒙古衰落的开始。

     如果比较蒙古民族的三种政治制度,成吉思汗时代,忽必烈时代,达延汗时代的政治制度,各自有各自的对应时代的适应性,也有各自的弊端。在继承人问题上,成吉思汗的推选制度是最好的。通过推选可以将最具有统领能力,最有军事才能,最能兼顾各个部落的首领推选在大汗的位置上。官僚制度的十户,百户,千户,万户制度,也能将整个蒙古民族最卓越优秀的人才向上流动。这是蒙古在13世纪武力显赫的动力来源。随着横跨欧亚的大国的建立,统治基础的变化,统治地区的文化多样性,这套制度的弊端显现,忽必烈篡位之后,建立了新的官僚体制,嫡长子继承制度。迅速的导致皇宫里的皇子的孱弱,权臣弄权,操纵皇室在整个元史比较普遍。北元时代早期,依旧延续着权臣弄权的”太师时代“。达延汗的改革,限制了权臣的出现,也限制了蒙古民族中“能人”发挥才能的机会,甚至是旁系的黄金家族成员也无所作为,导致了一个万马齐喑的蒙古后期沉闷。阿勒坦汗之后,蒙古没有一个真的英雄的出现,官僚达延汗将成吉思汗的子孙覆盖到大大小小的蒙古部落,保持了蒙古民族的统一性,弊端是导致了蒙古部落的“碎片化”。藏传佛教的进入,精深的印度经院哲学给了蒙古民族深入思维的思考能力,也导致尚武精深的退化。藏传佛教的进入给了包括今天卡尔梅克、准噶尔、青海蒙古、喀尔喀、布里亚特、图瓦、内蒙古等等所有民族一个共同的文化根基,也加速了蒙古的碎片化进程。对比这三种制度的利弊,对比今天的满族和蒙古世界,达延汗的改革,是福?是祸?

     对比一下准噶尔汗国和满清,准噶尔汗国的致命死穴是文化的不同一性,准噶尔以2万兵力控制着大量的伊斯兰人口和土地,这种控制绝大多数呈现着统治的虚弱性,一旦俄罗斯,满清大兵压境。这些人口和地区不但不会成为后方和战争的基础,反而会立刻反水。让准噶尔三面受敌。准噶尔如果伊斯兰化,或许会成为伊斯兰世界的前锋和盾牌,和奥斯曼帝国一样。但是准噶尔没有伊斯兰化,反而在噶尔丹时期在中亚伊斯兰世界激进的推行佛教。满清是另一种做法,对蒙古联姻,用蒙古文字组建满族文字,学习汉族文化,礼拜孔孟。礼敬藏传佛教。。。。。。好像和每一个族群都呈现相似的面貌,结果最后失去自己民族特征,文化,心理,凝聚力。如今全世界50万准噶尔后裔保持着自己的文化历史,习俗、认同。而1000万满族的满族文化却虚幻的看不清面目,对比准噶尔和满清,对文化的坚守,是福?是祸?

     达延汗,阿勒坦汗,阿勒坦汗的儿子黄台吉,察哈尔的图们汗。。。。。他们比我们多的多的想过我们民族的未来。他们的改革,不能擅自猜测。但是有一点是共同的。每一个民族都要在战争中生存下来,但每一个民族不能总在战争中生存。
总结这些政治制度的得失,大多学者都用是否是打造了一个高效的战争机器为政体来考察。那样就失去时间的维度,我想,达延汗,阿勒坦汗都曾想我我们的问题,我们民族的过去和未来千年。是福?是祸?只有足够的时间维度才能呈现。


作者: 0477    时间: 2016-2-8 15:03
本帖最后由 0477 于 2016-2-8 15:03 编辑

      明朝记载的蒙古的衰落。

   明朝也敏锐的观察到了达延汗改革之后导致的蒙古的衰落。在《番夷考》记载:“虏中走回人口传说,胡运盛时,凡部落皆太师统之,太师即华所谓大将也,有纪律,志不在抢掠。后废太师,以那颜领之,那颜即华所谓小官也,而差遣日繁。唯台吉领者得免差遣,是以诸部落乐为台吉所领,台吉即华所谓宗室也。凡台吉在孕,即争以为主,而供其母,生即奉归本营,故今之部落多领于台吉,台吉荒淫无节,志在抢掠,故曰胡运实当其衰也”

    明朝的记载,说明了蒙古从官僚的“太师时代”改革到宗亲的“台吉时代”的变化。这是从蒙古投奔明朝的汉人或者蒙古人的口述,蒙古从达延汗的改革开始衰落,是当时蒙古草原和明朝普遍的看法和认识。在官僚的“太师时代”,蒙古的人才能涌现在历史舞台,有着全局的战略构架。蒙古还算一个整体。而宗亲的台吉,未必有什么能力,各个部落都争先恐后的请成吉思汗的子孙统领,这样可以避免蒙古中央差役。蒙古社会不断的发生着碎片化,几代之后成为一堆小部落。而且统治集团在固化,蒙古的人才不在有上升的阶梯,总之,在当时的蒙古草原和明朝,都清晰的知道蒙古的衰落已经开始。

    在成吉思汗的改革中,成吉思汗干掉那些老牌的贵族,百户,千户,万户制度,让善战的凭军功能流动到社会上层,参谋制度的设立,让善谋的能起到作用,善于管理的来管理,善于生产的去生产,几乎发挥了所有蒙古人的潜力。不会有什么有才能的被埋没。
    而达延汗的改革之后,除了阿勒坦汗还有着蒙古的余烈,蒙古再没有一个英雄出现。
    是福?是祸?
作者: 0477    时间: 2016-2-8 15:04
本帖最后由 0477 于 2016-2-8 15:05 编辑

      蒙古的左右翼

       讲戚继光和李成梁,必须知道当时明朝的“西怀东制”政策。为什么明朝要“西怀东制”,就必须要稍微介绍一下阿勒坦汗(俺答汗)
    大约在达延汗时期,蒙古基本形成左右翼,阿勒坦汗是强大的右翼,中央蒙古是弱小的左翼,其实在达延汗去世的时候,右翼的阿勒坦汗的父亲巴尔斯博罗特,就篡夺了嫡长孙博迪阿拉克汗的汗位。历史没有假设,如果阿勒坦汗的父亲篡位成功,会不会对达延汗的嫡长子继承制度是一种拨乱反正呢?
     蒙古社会,在继承问题上,必须立贤。清代的继承制度,就不是立长。成吉思汗的推选和满清的立贤就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重大问题。
    从阿勒坦汗的父亲不成功的篡位开始,蒙古左右翼就存在矛盾,蒙古右翼十分强大,中央蒙古的左翼一直担心被右翼吞并,向东发展。所谓的“西怀东制”,就是对东部弱小的蒙古动武。
     明朝记载的阿勒坦汗的强盛的一些片段。《北虏始末记》王世贞记载:“俺答有四万骑,其精兵万余骑,。。。。其精兵戴铁浮屠,马具铠,长刀大簇,望之若冰雪然。咸一当百者,让不轻易与我战,即余骑足扼我矣。”《云中降虏传》刘少恤记载:“大同独当俺答一面,虏中俺答最大,故北虏酋也先裔孙也,部落十余万人,明盔甲者三万有奇,马四倍之”。《万历武功录,俺答列传》瞿九思记载:“大将军仇鸾验夷器,坐纛缨用五色,顶用铜铁,喇叭用木,帽用红氆氇,靴用粉皮,袋用金甲,上用明柳叶,下用锁子,围肩绿闪色,袄黄缎边,臂手用皮吊线,裤用皮,佩香系绦。皆异常,与汉同,大惊。”

     在蒙古右翼的阿勒坦汗时代,阿勒坦汗带着他的重骑兵征伐卫拉特,占据青海,兵围北京,入中亚,武功赫赫。而阿勒坦汗的目标是,逼迫明朝互市。明朝是打不过阿勒坦汗的,所以“西怀东制”。就是要怀柔西部的蒙古右翼阿勒坦汗。明朝宣府以西的防线基本被残破。

    所以,隆庆五年,明朝和蒙古右翼互市,是要划分戚继光和李成梁的战史的一个分期的点。戚继光十几年斩杀不过百人,是因为他要执行明朝的“西怀”政策。而且戚继光也处在一个明朝和蒙古强大的右翼和平的年代。
     而李成梁的战功,也是从隆庆五年开始,阿勒坦汗的儿子,蒙古第一武士黄台吉,杀死辽东总兵王志道之后,李成梁才接任辽东总兵位置。在他接任辽东总兵之后,在东部的右翼蒙古势力,东土默特的黄台吉,哈喇沁的老巴都。由于明朝和蒙古右翼的互市,也不在攻打明朝。黄台吉和老巴都是在东部辽东战场最厉害的势力。这样和李成梁对阵的是蒙古弱小的左翼和内喀尔喀五部。

      然而后来,碎片化的模式也在蒙古右翼发生,阿勒坦汗死后,土默特立刻成为12土默特,碎成十几个碎片,在三娘子这样的贱人操纵继承问题导致这些部落互相攻打。
作者: 0477    时间: 2016-2-8 15:07
本帖最后由 0477 于 2016-2-8 15:08 编辑

     蒙古右翼和明朝通贡的实质
     隆庆五年,明朝和蒙古右翼媾和互市。那么围绕着这个“朝贡”的实质。各方都从历史上有着自己的解释。
    明朝和明朝的文献,将“通贡”描述成,蒙古右翼向明朝称臣,明朝给予蒙古右翼一定帮助。但蒙古文献从不这样认为,蒙古历史文献说的是是阿勒坦汗打的明朝开始互市,写的象英法联军用枪炮逼迫清朝开放市场一样。
   孔子总说要“正名”,但明朝却总要在互市的问题上附加一些词汇。“互市”不是做买卖,而是别人向我称臣。阿勒坦汗多次侵入明朝,他的重骑兵兵围北京,难道是阿勒坦汗要打着明朝给明朝当臣子吗?
   历史上通贡有这么几种实质,
   第一:缴保护费,金代,辽代宋朝给北方交的“岁币”。实质是黑社会勒索保护费的形式。
   第二:做生意。中原需要战马、牲畜。而游牧民族需要布匹,奢侈品,在当时的左右翼蒙古都在积极发展“板升农业”也需要生产工具,生活用具。
   第三:中央王朝对弱小民族政权的“厚往薄入”。

   举一个例子,也先,就是那个俘虏英宗的也先也和明朝朝贡。“也先使每至京几千人,出入骄恣,殴守卫,掠人财物,至欲骑入长安门,稍稍约束,即弯弓持刀,夺马杀人,通事都督昌英每好语阻之,不听,辄辱骂”,这几乎就是到北京受保护费的样子了。
   通贡的实质,在于阿勒坦汗,互市的性质更强一些。

    戚继光遇到的零星边境冲突,也多半和朵颜通贡有关。
    而李成梁和左翼蒙古,以及内喀尔喀五部落的战争,左翼蒙古和内喀尔喀的要求要和明朝和蒙古右翼互市一样。他们也要互市。尽管明朝在张居正,高拱,申时行等等一代官僚制定的坚决拒绝和蒙古左翼互市的要求,要西怀东制。
    但是实际上,左翼蒙古在辽东和明朝互市,实际上也是被默许的。

   李成梁和戚继光相互比较的话,必须知道明朝的“西怀东制”。也没必要夸大戚继光的作用,戚继光和蒙古零星冲突中,明朝败绩还是多一些。戚继光的车营几乎是纸上谈兵,戚继光修建的长城防线,在满洲皇太极轻松突破后,作用很尴尬的呈现在那里。而戚继光的表现也是政策的需要。
   而李成梁,明朝的政策需要要“耀威于东”,需要他在东边动武。朝廷需要不断的捷报。而在战事上失利,或者军事上困局无法打破的时候,掩败为功,杀良冒记也就成为必然。因为朝廷需要这些。
   如果历史将戚继光借李成梁对调,我们看到的他们会是什么样的面貌呢?

作者: 0477    时间: 2016-2-8 15:08
本帖最后由 0477 于 2016-2-8 15:13 编辑


      李成梁的敌人们
        上文分析了明朝的西怀东制政策。
         隆庆五年,明朝和强大的蒙古右翼议和互市。对于蒙古左翼,明朝坚决拒绝蒙古左翼的互市的要求。原因有这么几条。蒙古右翼相对应的是明朝北部重要的边镇,京畿之地。稳定的需要比较迫切,而辽东相对距离中心远一些。左翼蒙古的孱弱也对明朝构不成致命的威胁。而且厚往薄入的互市对经济的压力也是很大的,钱能给右翼,不能连左翼也给。明朝也希望在辽东搞出一些战绩,震慑蒙古右翼的阿勒坦汗。西怀东制也是明朝朝中压力导致。在朝廷内外抵御一些媾和带来的压力。

     那么在辽东战场,李成梁的主要敌人是内喀尔喀,其次是察哈尔。朵颜卫的兀良哈此时是明朝的怀柔对象,偶尔被胁迫或自愿参与辽东的战事。

    内喀尔喀的首领虎尔哈赤有五个儿子,占据了原来泰宁卫,福余卫的地盘,瓜分了这两个卫所。朵颜三卫过去是明朝的藩属,在也先时代之后,朵颜三卫被蒙古本部征服,逐渐瓜分。明朝坐视三卫被瓜分,没有救援,偶尔杀三卫人员来冒充战功。

      虎尔哈赤的五个儿子领有五个部落,就是内喀尔喀五部。
      长子:兀巴什卫征(明史称:兀巴赛、委正)。领有扎鲁特部落。
      次子:速把亥。领有巴林部落。
      三子:乌班贝穆多哥新(明史称:兀班)。领有弘吉剌部落。
       四子:索宁岱青(明史称:歹青、答补)。领有巴约特部落(明史称摆腰)
       五子:舒哈克卓力格图(明史称:炒花)。领有乌吉业特部落(明史称我着、兀着)

     除了内喀尔喀五部落,就是察哈尔的图们汗(明史称土蛮)





作者: 0477    时间: 2016-2-8 15:14
本帖最后由 0477 于 2016-2-8 15:16 编辑

      李成梁战史第一个时期,隆庆元年----隆庆五年。

      隆庆元年,辽东总兵和巴林部落首领速把亥贸易,扣留速把亥的亲族375人,要求交出原苍头军黄勇。黄勇原本是明朝人,后投奔蒙古,先在黄台吉帐下,后投奔速把亥。深知明朝内部情况,带领蒙军多次攻打明边。

    速把亥亲族被扣留,只得交出黄勇,但是王志道释放了一部分速把亥亲族,依旧扣留了17个人,要挟速把亥。

   速把亥大怒,在隆庆元年  隆庆元年12月,蒙古军突入罗汉洞,挖毁长城20多处,杀300多人,冲入抚宁,卢龙,乐亭等县,在李家庄杀明军2000人,多次战斗斩杀明将多名,四处杀掠军民12500多人。拆墙而出,结果在棒槌崖,因为没看清楚道路,群马奔腾堕入山崖,前边的勒不住马,后面的还在涌,堕入山崖几百人,明军在山崖下割去300多颗尸体的脑袋,谎称战胜,然后朝廷上下就到底是对阵时候斩获的算数,还是死后割去的也算数争吵不以。还有几百幼年,少年的头,皮色发青的头不算(估计是明军割去死掉汉人的头,和挖坟得到的冒充军功)无论明史如何吹嘘此次战役,明将如何从山崖下割首级冒功,此次战役都是明军惨败。。
隆庆元年,卢昌抚乐战役。


    各边军士每与敌遇,辄解甲献马,忘义偷生,宜乞敕镇巡等官申严号令犯者,即以军法行事,一严烽火□侯言,各边墩望了日久玩怠,致贼窃入摽掠如入无人之境----《明世宗实录》


作者: 0477    时间: 2016-2-8 15:17
本帖最后由 0477 于 2016-2-8 15:19 编辑

      隆庆三年,丁字泊战役


      正月几千北元左翼进攻丁字泊,官军抵御无功。明军失利
      但是四月明军却在夹河山城杀了女真建州张百失,爱失哈

     明朝文献的记载方法,总是将辽东的蒙古和女真战役混合起来记载,这样对蒙古的失利和对女真的胜利编辑在一起,给人一种整体胜利错觉。很多的研究者,学者,教授和叫驴都混淆了这点。甚至大言不惭的去出息各种会议,出很多错误百出的论文文献,流毒很广。这点必须纠正,请研究历史的那些人主意了,注意一下自己的素质,荣誉感。我不研究历史是怕你们沿街乞讨。

     这种北边对蒙失利,东边在女真人身上找补的做法,明朝的熊廷弼就曾尖锐的支出,他说:“每见我军出境,辄俘获一二千计,我仅伤亡一二卒。而平虏高平之捷,为境内之罕见者。其阵亡乃半。且浮余首虏,何也。境外袭取易而境内堵截难也。每见捣东夷,今年二千,明年千数百级。终不敢一报。而捣西虏辄报。报辄杀掠无算,不堵、不追而反趋海建取偿于东,以报捷,何也?取东夷弱易而取西虏强难也。每见大虏数万二、三十万入寇我俊幸皆少阵亡。而间与小虏千百骑战,屡屡亡至二三百人,何也?有战、有不战也。近见虏以五千人入大胜,三千入长定,仅三时而陷一堡,杀掠千数百人。及查往时,虏常以二三十万,抢五六日。十余日,而杀掠仅满百,或不满百人,何也?有报,有不报也。”

隆庆三年,丁字泊战役


      正月几千北元左翼进攻丁字泊,官军抵御无功。明军失利
      但是四月明军却在夹河山城杀了女真建州张百失,爱失哈

     明朝文献的记载方法,总是将辽东的蒙古和女真战役混合起来记载,这样对蒙古的失利和对女真的胜利编辑在一起,给人一种整体胜利错觉。很多的研究者,学者,教授和叫驴都混淆了这点。甚至大言不惭的去出息各种会议,出很多错误百出的论文文献,流毒很广。这点必须纠正,请研究历史的那些人主意了,注意一下自己的素质,荣誉感。我不研究历史是怕你们沿街乞讨。

     这种北边对蒙失利,东边在女真人身上找补的做法,明朝的熊廷弼就曾尖锐的支出,他说:“每见我军出境,辄俘获一二千计,我仅伤亡一二卒。而平虏高平之捷,为境内之罕见者。其阵亡乃半。且浮余首虏,何也。境外袭取易而境内堵截难也。每见捣东夷,今年二千,明年千数百级。终不敢一报。而捣西虏辄报。报辄杀掠无算,不堵、不追而反趋海建取偿于东,以报捷,何也?取东夷弱易而取西虏强难也。每见大虏数万二、三十万入寇我俊幸皆少阵亡。而间与小虏千百骑战,屡屡亡至二三百人,何也?有战、有不战也。近见虏以五千人入大胜,三千入长定,仅三时而陷一堡,杀掠千数百人。及查往时,虏常以二三十万,抢五六日。十余日,而杀掠仅满百,或不满百人,何也?有报,有不报也。”



作者: 0477    时间: 2016-2-8 15:19
本帖最后由 0477 于 2016-2-8 15:21 编辑

    明代的几次拓边和侵占女真的土地

   这又要说到另一个问题。在女真,特别是建州女真问题上,是谁在入侵谁的问题。

   说到李成梁,不得不说这个历史遗留问题。也先俘虏英宗之后,女真卫所和明朝关系也动摇了。建州女真的李满柱攻打抚顺。明朝在成化三年1467年联合朝鲜对建州女真进行杀伐。杀了董山、李满柱,焚毁了他们的山城。
   之后,明朝进行了第一次拓边,建立了马根单,清河,碱厂、凤凰。汤站,草河等堡,侵占了建州女真的土地。
   围绕这些被侵占的土地,双方各有杀伐。明朝在嘉靖二十五年,又建立了散羊。一堵墙,孤山、险山等五个堡寨。这是第二次明朝拓边。
   然后是李成梁在万历年间,侵占了建州女真的六奠地区。

   这三次拓边侵占女真土地,对明朝和女真关系影响深远。很多辽东故事这里都有伏笔。包括李成梁放弃六奠地区,努尔哈赤的崛起等等。

    张百失和艾失哈在当时李成梁还没有侵占六奠地区的时候,他们在夹河山城,并没有入侵明边的行为,即使是入侵了,那也是回到他们的祖地。这个战役是李成梁主动突然袭击,杀了张百失、艾失哈。杀了人家160个人,余众远徙,遂空其地”

   李成梁起家的时候,就是险山堡的守将,对面就是建州女真的丰美土地。李成梁杀张百失,艾失哈,是否是他想占据建州女真的六奠的前奏呢?
   
   李成梁是保家卫国,还是杀人腾地?在这个时间中很难考证。作为险山堡守将,就面对六奠地区,李成梁很大的功绩,就是侵占了建州女真的六奠地区。
    这个情结是什么时候形成的?
    杀张百失和艾失哈是侵占六奠的前奏吗?



作者: 0477    时间: 2016-2-8 15:21
隆庆四年战役

     隆庆四年九月,1570年,阿勒坦汗的儿子僧格(明史称辛爱、黄台吉)从锦州大胜堡进犯锦州,辽东总兵王治道从山海关救援,在齐家山被伏击,王治道、郎得功战死。

     王治道的战死,李成梁接任辽东总兵。

作者: 0477    时间: 2016-2-8 15:23
本帖最后由 0477 于 2016-2-8 15:24 编辑

     盘山驿之战和卓山之战

    隆庆五年三月,隆庆议和,明朝和蒙古右翼媾和互市。也就是说,就在李成梁接任王治道的辽东总兵的时候,发生了隆庆议和。势力最大,最能打的蒙古右翼偃旗息鼓。在东部,最强的阿勒坦汗的儿子,东土默特的黄台吉(辛爱),哈喇慎,永绍布都偃旗息鼓。

    李成梁的主要敌人,就剩下弱小的内喀尔喀五部落和察哈尔。

    隆庆五年发生的战役是五月盘山驿之战和十二月卓山之战。盘山驿之战和卓山之战是大多数学者,乃至民间爱好者最容易混淆的。盘山驿之战是北元蒙古左翼和明朝的战斗。卓山之战是李成梁杀伐女真建州左卫的战斗。只是明朝记载这两次战斗的时候采取了春秋笔法,混淆了大多数学者和2B的脑子。

     隆庆5年北元军进攻盘山驿在盘山驿一代劫掠,所谓李成梁阻止了北元左翼军的进攻,这是掩败为胜的说法。盘山驿之战,明军失利。
    明军转手在女真身上找弥补,杀了女真588人,将这两个战役综合到一起去写,竟然造成一种错觉,这一年的战事是记载的最春秋笔法的,最含糊的。
     隆庆三年。隆庆五年,李成梁主动攻打建州女真。建州女真的八家寨、苇子谷首领汪住、内英哥等从阳明台进犯,诸将军赵完从辽阳出发,郭承恩从虎皮驿出发,安敖从奉集出发,裴承祖从鲍屯出发,柯万从平虏堡出发,抚臣张学颜、大帅李成梁聚兵在壁清河堡。大军到卓山,杀建州女真斩宁公提,砲儿大等588人。建州女真被再次重创。

     放到大历史的背景下,
     隆庆三年,几千北元左翼进攻丁字泊,官军抵御无功。转手杀建州张百失,爱失哈
     隆庆5年,明军在卓山杀建州女真汪住,内英哥588人。

    蒙古深入盘山驿抄掠。明朝宣城获得胜利。其实盘山驿蒙古深入名境内杀掠饱载而回。明朝是无法宣布自己胜利的。但是明朝需要一个大捷,来呼应明朝的“西怀东制”,政治上的需要。于是盘山驿之战和卓山之战就被混淆在一起记载。

      明朝再度重创建州女真。这就是所谓的辽左大捷,明朝那些政治家的决策。明朝和阿勒坦汗媾和压力极大,阿勒坦汗多次杀入明境,占据青海,河套,兵围北京。这样的不共戴天的仇人媾和或者说交保护费,明朝的压力极大。那些主持政局的政治家也顶着极大压力。他们需要胜利来缓解压力,于是辽左大捷的胜利就来了。
    卓山之战的性质:
    卓山之战,女真人真的入寇了吗?没有!
   明史里记载的是聚集6000精兵“欲入寇”“将入寇”。

    但实际上该战,女真并没有入寇,李成梁以阵亡8人的代价,杀死女真588人。稍微熟悉战史的,看这个数字就大概能判断这是怎么回事,很有可能是李成梁偷袭了人家的村寨。甚至有可能是杀良冒记。高拱、张居正等等制定的“西怀东制”“树德于西,耀威于东”。实际上李成梁没有能力对弱小的蒙古左翼“耀威”。军事上的困局无法打破的时候。李成梁会杀自己的属夷,杀投奔明朝的人,杀明朝的汉人,杀蒙古的板升汉人,割掉阵亡的明军将士的首级。卓山之战,高拱高兴的说“不惟近而土蛮见之寒心,亦远而俺达闻之丧胆”。自欺欺人。
   注释:该战在明朝典籍中,一战多记,时间含糊,混合记载,2B们要加以甄别啊。



作者: 0477    时间: 2016-2-8 15:25
本帖最后由 0477 于 2016-2-8 15:25 编辑

李成梁战史第二阶段。隆庆议和到万历十年


    李成梁的第二阶段的军功可谓煌煌赫赫
    这有两个大背景,
    第一:明朝和强大的蒙古右翼媾和互市。西怀东制的政策让李成梁面对的是弱小的内喀尔喀五部和察哈尔。
    第二:从万历元年到万历10年。是张居正时代,万历皇帝还小,张居正辅政。官僚集团能给予李成梁支持或者庇护。即使李成梁在军事上遇到困局。掩败为功,杀良冒记。也能得到庇护。要求在辽东取得战绩,是明朝整个统治高层的决策。即使遇到军事上的困局,辽东也必须显出捷报频频的事态。
    从记载上,历史文献呈现出精彩的春秋笔法,最为模糊,也是最混乱的时代。人名混乱这个时期蒙古有11个黄台吉,有十几个岱青,明史一人多传,张冠李戴比较多,这段历史明史动则记载蒙古人20万入寇,30万入寇,都是虚报。全蒙古时期成吉思汗鼎盛时期蒙古才12万9千兵力。此时内喀尔喀的几个小部落,或者察哈尔动不动就30万人入寇,好像李成梁几千人打的30万退却,斩获很多。都是记载上的模糊,还有就是将女真和蒙古的战事混合起来记载,造成一种整体上胜利的错觉。导致明代就有很多学人弄错了,今天的学者、教授、研究院、院士错误比比皆是。
    纠正这些错误必须知道当时的历史背景。
作者: 0477    时间: 2016-2-8 15:26
本帖最后由 0477 于 2016-2-8 15:26 编辑

隆庆六年
    三月清河堡之战和十一月辽河之战长胜堡之战
    隆庆六年二月-三月,速把亥和岱青攻打长胜堡。和明将范芝战斗。所谓明军抵御了入侵,也是推脱之词。但是明朝再度用了混淆东西的春秋笔法,记载了“寻犯清河堡”,好像他们是一伙人似得,省略了主语。

   在长胜堡战斗的是蒙古的速把亥,而在清河堡战斗的是女真的佟锁。
   明朝在长胜堡无斩获,甚至可能都没战斗。而转手在东边,却杀了女真的佟锁151--165人。辽东女真首领把其三,忙子逃亡到王台领地,被王台杀害

    李成梁连续打击苇子谷一代的女真人。张摆失,艾失哈。内英哥,宁公提,砲尔大,汪柱,佟锁。。。。。目的是为什么?
    首要目的,我认为是为吞并女真的六奠地区。因为隆庆六年后的第二年,李成梁就开始吞并女真的六奠。

   其次,明朝记载的这种混合东西的笔法,导致很多学者,教授,研究院,叫驴。。将女真的张摆失,艾失哈,内英哥,宁公提,汪柱,佟锁等等当成蒙古的察哈尔人。很多专著,论文都出现比比皆是的错误。原因是当年的史料模糊。战报上明朝辽东边将就模糊造成整体胜利的错觉。朝廷内阁需要捷报,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万历皇帝还小。此后编写《实录》。《万历武功录》等等文献,为宣扬武功也就延续模糊。导致当今学者糊里糊涂。

   隆庆六年11月蒙古的土蛮部落有500--600在旧辽阳北河。李成梁在镇远堡镇守,夜间发兵,黎明接敌。称斩杀20度首级。该战记载模糊,恢复难度较大


作者: 0477    时间: 2016-2-8 15:28


万历元年  
  


    铁岭镇西堡,雕背山之战57首级
    宁前之战:明方损失不详,
    朵颜乌鲁斯之战,明朝斩获7首级,明方受损不详

   首先要说明一下,关于这些战役的时间,明朝依据不同材料,不同记载记载的时间也比较模糊,导致一战多记,两战混一,张冠李戴的情况时常出现。

   首先是万历元年正月,速把亥等出现在边境,李成梁从曾迟堡,平定堡,镇西堡,彭家湾堡出发战斗,在雕背山斩获57首级。
   宁前之战,是明朝失利,明朝记载模糊,:宁前失事疏,言虏众兵寡,各官罪虽难掩,情由可矜。张学颜先事预防,李成梁临时疾应,使万余虏骑不能大逞,一带城堡赖以保全。请量加赏赉”尽管宁前之战明军失利,张学颜,李成梁还是被赏了银子。

   寺儿山台战役,明朝记载的是兀鲁斯汗3000--4000兵从寺儿山台拆墙进入抄掠。实图大逞,李成梁帅兵堵截。虏退到荒旱的地方,明军斩首7首级。该战实际也是明军失利。被突入边境抄掠而归,说什么堵截之功。


作者: 0477    时间: 2016-2-8 15:29
本帖最后由 0477 于 2016-2-8 15:31 编辑

         万历2年
       明史没有记载李成梁重大胜利战役,
     但是熊廷弼曾说过万历2年,开原,铁岭,汎河,懿路曾受到重创。
     熊廷弼说万历2年,辽沈北部受到重创,
     从地理上说,丁字泊,宋家泊一代,沼泽较多,防守不容易,李成梁的胜利史没有记载他的失利,但熊廷弼说了万历二年的事情。
        但是万历2年,依旧是李成梁胜利的一年,李成梁在建州女真身上,再度收获巨大的胜利。万历元年,李成梁侵占建州女真六奠地区,万历2年李成梁又杀了王杲。建州女真再度李成梁打击,

      建州右卫的王杲,明史记载不是个安分的主。记载也多矛盾。但是在王杲活着的时代,明朝是不听的侵占女真土地的时代,说王杲多不安分,也许也有王杲的难处。毕竟历史是明朝人写的。很多事情冲突不明。

    隆庆6年抚顺守备贾汝翼在关市上殴打侮辱前来贸易的女真首领,用强迫的价格收购人家的东西。王杲召集部署进行了报复。后来明朝罢免了贾汝翼,王杲归还了掠夺明朝的250人和牲畜、这点说明了王杲的性格。还有就是明朝收留和王杲方面的“逃人”王杲扣关索要。明朝不给,王杲就再度报复,也要捕获一些明朝的人。结果明朝闭关。万历元年,李成梁侵占女真六奠地区,王杲和来力红杀明将裴成祖,刘承奕,掠明军士200多人。万历2年10月,李成梁率军到古勒寨,火攻王杲,斩杀1100人。毁掉营寨。王杲逃到王台那里,被哈达女真首领王台俘获。送到北京杀了。这样李成梁又升官了。

     性格刚烈的王杲被杀,很快对明朝最忠顺的建州女真王兀堂也会被杀。
该战少年努尔哈赤被俘,目睹姥爷被灭。



作者: 0477    时间: 2016-2-8 15:32
本帖最后由 0477 于 2016-2-8 15:32 编辑

万历三年
           辽东 长勇堡之战
          平虏堡,沈阳之战(冰河之战


    万历三年春天,蒙古进犯长勇堡,明史记载12首级“击败之”。明朝伤亡不详。蒙军既然能突入,在边境上一定会造成伤亡。该战胜负不细说,

    万里三年冬天,内喀尔喀的几个部落,炒花,黑石炭,黄台吉,卜言台周,易二登,暖兔等从平虏堡南静九台往南侵略,然后转战沈阳,李成梁和他们战斗,在他们退军过河的时候,河冰破裂,很多人掉进河里。戴着盔甲也上不了河淹死了。

   《全边纪略》说该战是万历元年。斩杀207首级。没记载明军伤亡
   《实录》记载是万历三年冬天。斩首11颗加196颗,共207颗。没记载明军伤亡。
   《万历武功录》记载是三月,斩首207首级。明军阵亡262人,伤345人。
   《明史》<李成梁传>均不记载细节。

    之所以记载混乱,是因为各自编写的时候依据不同的材料,隐没各自的东西。而且该战是因为冰河破裂导致大量伤亡,究竟是阵前斩获还是战后从河里打捞尸体割头。勘验首级哪些算溺死,哪些算战死,在当时就很模糊。在时间上,《全边纪略》成书很晚,作者也缺乏一手资料。该战应该在万历三年。河冰能破裂,那么到底是在冬季还是在三月?
   
   该战明军获得首级207颗,阵亡明军262人。这次冰河之战,历史记载很模糊。所报伤亡也比较混乱。时间日期也多有错乱。《武功录》说淹死5000--6000,射伤2000人。都属于夸张。该地区河流冬季水位都不怎么深,而且如果淹死5000---6000蒙古左翼基本就完蛋了。基本上可以断定为夸张的叙述。甚至李成梁所谓斩获的207人头,可能也是从河里捞的尸体。这是当时的风气


作者: 0477    时间: 2016-2-8 15:33
本帖最后由 0477 于 2016-2-8 15:33 编辑

    万历三年李成梁,张学颜谎报军情被批评,以及明史混乱的原因
     万历三年5月,李成梁奏报土蛮部20万人来犯,已经到了大凌河,要朝廷赶紧派兵派粮。
     这个消息,在朝中引起不小的震动,至于张居正等老江湖,自然知道只是辽东军虚报重大军情。但是万历皇帝还小。蒙古最鼎盛的时期才12万9千兵,就横行欧亚了。准噶尔2万兵就雄踞中亚和康熙问鼎中原。20万兵那时多大的阵仗啊?万历皇帝得知后,震动不以,反复问边情如何了?张居正一方面解释说,最近下雨,蒙军弓马受雨,没什么大不了的。可是五天后,小万历再问:“朕心日夕悬虑”。张居正立刻派吴兑,戚继光等查实,结果是是李成梁纯属虚构。张居正对万历说:“这是边将一贯做法,自抬身价,胜了报功,败了情有可原”。谎报军情的好处既能要兵,要粮,要钱。如果胜利是战胜20万蒙古军,如果败了,敌人有20万,李成梁也尽力了。李成梁,张学颜的谎报军情,被斥责,朝廷说:“别你妈的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了”。......张学颜还被弹劾:“属夷虚张声势想挟赏,你们就以讹传讹的冒领军功,一说陆战就是虏尘不断绵亘百里。说火攻就是烟焰弊空烧毁数千,说水战就是犁沉贼船溺死万记,都是套话”
    但是辽东军的谎报军情、杀良冒记、掩败为功的习气改了吗?没有!这就导致历史研究的很大混乱,在以后的明史记载中20万,30万,15万屡屡出现。一个小部落都能拉出30万军队来。历史记载的模糊反应的是政治上的腐败,小时候恨透了明朝的太监,后来还挺欣赏东厂、西厂。锦衣卫的秘密监督。总之,历史研究的混乱,首先是从谎报军情开始的。以后的学者以讹传讹就不足为奇了。甚至:阎崇年讲李成梁的时候,都不加以甄别材料。不知道怎么当上学者的。这么多年没好好学习吧?
  而且,李成梁面对的是弱小的蒙古左翼和内喀尔喀。左翼蒙古出征的时候也会打着右翼的旗号,或者假借右翼首领名号,辽东军为邀功冒赏,也就夸大其词的上报明朝朝廷,被写在历史。这段历史极为混乱。张冠李戴,虚报军功,掩败为胜。记叙模糊。根子在于辽东军的腐败。万历皇帝岁数小,张居正等阁臣要求辽东要“耀威于东”。当军事上的困局无法打破时。也只能靠吹牛来制造“耀威于东”的假象了。
作者: 0477    时间: 2016-2-8 15:35
万历四年
    明史《实录《记载了李成梁的大清堡之战,李成梁出边斩获61个首级。《全边纪略》记载该战斩获52首级。明军伤亡没有记载。
    明史没有记载别的,但是熊廷弼说万历四年开原,铁岭,汎河,懿路,宁前第二次受到重创


作者: 0477    时间: 2016-2-8 15:35
万历五年
    5月河东之战
    万历五年的记录,极为简略,看上去好像依旧是李成梁胜利的一年。“五年五月,土蛮复入,联营河东,而遣零骑西掠,成梁掩其巢,得利而还”
   《实录》里记载也赏了一些银币。

    万历五年的战役,没有清晰的记录,但是熊廷弼说,在万历五年,锦义右屯广宁 、辽海以西南受创。


作者: 0477    时间: 2016-2-8 15:39
本帖最后由 0477 于 2016-2-8 15:39 编辑

万历六年的战役,更加混乱。
首先说劈山之战(劈山之战和后来的长定堡大捷,是同一次杀良冒功的不同记载)

    明朝记载喀喇沁部落的哈不慎,,青巴都儿,莽古歹,兀良哈部落的长昂,大会土蛮。分犯宁前,于是土蛮驰劈山。李成梁破之。
    第一,首先原始材料就出现了错误,哈喇沁的哈不慎没有参与这些行动。
    第二:劈山在哪里?如果是在开原,辽阳之间,那是在明朝境内,李成梁出塞200里到了劈山不是胡扯吗?《万历武功录》说李成梁出边200里在劈山杀了阿丑哈等470人。
    第三:阿丑哈是谁?在明朝混乱的记录中阿丑哈被杀了两次。
    阿丑哈是明朝的属夷。原来明朝朵颜三卫属于明朝的蒙古人,后被察哈尔吞并。因为盗窃察哈尔的牲畜,被发觉,他们担心被察哈尔报复,在万历六年3月14日带着整个部落,牛羊牲畜,帐篷来投奔明朝。3月17日明将陶承喾假意犒赏他们,趁其不备将他们全部杀害,冒充战功。辽东军杀了470多名前来投奔明军的人。这是著名的杀良冒记。
    问题是《万历武功录》里,李成梁在劈山竟然把在长定堡出现的阿丑哈给杀了,李成梁在正月把三月出现的人杀了。我说的这么科幻,你糊涂了没有?2B学者都糊涂了,别说是你。
    劈山之战《万历武功录》记载的就很科幻了,出现了穿越现象。
    《实录》里说出境二百余里,直抵虏营,击贼死伤不下万余,在阵斩获首级四百三十五颗,内有名酋首五名,夺获马驼营帐夷器等件不啻数万奏今次边功出塞
    《全边记略》更是将时间也弄错了,说是万历五年的事情,而且阿丑哈死在万历五年。将劈山之战写到万历六年10月。
     第四,如果是掠夺宁前,那么土蛮跑到劈山干什么?
     第五,李成梁吹嘘对手死伤不下万余,自己却阵亡了一个简直逆天,按照明朝时期明代《译语》记载,五个明军在训练得当的时候,才能抵挡一个蒙军。训练不得当五个都抵挡不了一个。如何突然逆天?
   
     劈山之战的真相,是李成梁遇到连年的失利,一次大规模的杀良冒记行为。
     这就是为什么杀敌470,自己只阵亡一人的原因。这就是为什么记载劈山一会在境内,一会在境外的原因。甚至正月里的劈山之战和三月的长定堡杀良冒功之间就有着扯不清的关系。至于这次杀良冒记,杀得是女真,还是蒙古,还是汉人。就不得而知

     山之战是否是杀良冒记,捏造出来的呢?
    疑点,和谁交战?怎么会死在3月的阿丑哈在正月死了一次?
    疑点:劈山《万历武功录》说是在开原、辽阳之间,在明朝境内。怎么又出现丁字泊200里的范围内?
    疑点:《译语》说五个明军在训练得当的情况下可抵挡一个北元兵。熊廷弼说:“间与小虏千百骑战,屡屡亡至二三百人”。看前面李成       梁冰河之战斩首206,阵亡262人。这次李成梁尽阵亡一人,如何斩杀470人?
    到底杀得是谁?
    其实正月的劈山之战,就是3月的“长定堡大捷”一次杀良冒功,在后来的记叙中炮制出2个大捷。
    在记叙上,有些记叙是从正月的丁字泊开始记叙,记叙到杀了阿丑哈等470人投奔明朝。有些记载直接弹劾3月的陶承喾杀害投奔明朝的阿丑哈等470人。
    这样有些人用第一种材料,炮制出了“劈山大捷”有人用第二种材料,炮制出“长定堡大捷”这就是真相。
作者: 0477    时间: 2016-2-8 15:40
杀良冒功的“长定堡大捷”的真相
   万历六年三月

    李成梁所谓的战功,明代熊廷弼说李成梁北边被打,东边找补。虚报战功,隐瞒失败。冯锦隆说他“成梁屡次奏擒斩首级,多系捏报。贿升世爵。宜行议夺”
在明朝辽东和京畿,生活着原来的朵颜三卫。曾经是明朝藩属,也先之后三卫被也先征服,此后逐渐被瓜分。明朝坐视了三卫的灭亡。

   但是在明朝边境还有很多心向明朝的部落。阿丑哈就是其中一个,他是是明朝的属夷。原来明朝朵颜三卫属于明朝的蒙古人,后被察哈尔吞并。因为盗窃察哈尔的牲畜,被发觉,他们担心被察哈尔报复,在万历六年3月14日带着整个部落,牛羊牲畜,帐篷来投奔明朝。3月17日明将陶承喾假意犒赏他们,趁其不备将他们全部杀害,冒充战功。辽东军杀了470多名前来投奔明军的人。这是著名的杀良冒记。
   李成梁向朝廷奏报“长定堡大捷”。感动的万历皇帝沐浴焚香,告谢郊庙。李成梁一干人等升官加爵,大受奖赏。
   结果,过了一段时间,所谓的“长定堡大捷”的真相败露。如果是来劫掠,为什么带着大量牛羊马匹牲畜而来?如果是来劫掠,为什么被杀470个人明军几乎没有伤亡?当时很多人都弹劾此件事情。但是朝中人还是压下此事。朝中上下对“长定堡大捷”的杀良冒功,不以为然。反正是蛮夷死了就死了。朝廷需要胜利来证明“西怀东制”的伟大光荣正确。朝廷需要胜利来装饰出一个大国的模样。


   而且在当时,张居正不在,万历皇帝被蒙蔽,郊庙也谢了,祖宗也感谢了,赏也发了,官爵也给了。万历皇帝15岁,刚主持工作就被骗了。所做的就被张居正否定了,那还了得。这个著名的杀良冒功就没有彻底翻案。很多明代记录依旧将这个公开的杀良冒功当做李成梁的战绩,感动的豪气满满的。

杀良冒功的行为,导致明朝和敌人之间没有第三种力量,所有人都放弃投奔明朝的幻想,明朝是所有蒙古、女真的敌人。杀良冒功客观上导致了蒙古和女真的意识上的统一,对明态度上的统一。


命勘定长定堡杀夷功罪兵科给事中光懋追论辽阳车营游击陶承喾往日长定之捷邀功生事谓所杀夷人阿丑哈等原近边属夷后为土蛮部落因偷土蛮牛羊事觉惧罪于六年三月十四日率众来降十七日陶承喾假以犒赏号召掩其不备而捶杀之宜坐以杀降之罪上命巡按御史安九域勘明具奏部覆谓按臣之议欲重陶承喾之罪者恶杀降而惩侥幸也但东虏侵掠岁无宁日骄悖凶恶乃我世讎拥众住牧志图叵测虽有来降之言乃为误我之计在督臣梁梦龙则云杀之足以伐谋在抚臣周咏则言陶承喾贪功袭贼情或有之若云真正投降终无可据陶承喾侥幸成功诡谋侈捷复冒升赏据法追论亦云惩侥要以国体兵机殊有关系在承喾固不足惜然此声一传群酋鼓掌阃外之威不折自催甚非所以劝将帅而鼓军士也请夺其职从之其一时各官应叙功者马卫都王有臣等三十七员俱革原任升职级梁梦龙李成梁周咏俱准辞原加恩典唯另议新功叙录所给各军犒赏俱免追夺




作者: 0477    时间: 2016-2-8 15:41
万历六年
    明朝和北元在6月镇静堡和11月义州有过小规模战斗
    大规模的战斗发生在12月。
   
    耀州、圜山战役(养善木之战)    速把亥和炒花等从东昌堡突入,进入耀州等地劫掠,按照熊廷弼的说法,重创该地。
    李成梁出边斩获在圜山880首级。

     该战和以往很多战役一样,众多的研究者和爱好者都弄不清这些地名,在模糊的叙述之下,有一种双方大军大肆厮杀的错觉。

     其实双方的军人很少见面,在速把亥深入耀州的时候,李成梁没有大军堵截,反而是向北抄掠蒙古的牧民和板升汉人。反正蒙古大军不在,这样反而更安全。往好了说,说这是“围魏救赵”。但是喀尔喀五部的核心部落基本都在600--900里远。李成梁的出边基本在骑兵一程的距离200里。是打击不到喀尔喀五部的核心地区的。熊廷弼所说李成梁“境外袭取易而境内截堵难”。从李成梁的角度来说,速把亥入耀州,硬碰硬是最吃亏的。不作为也不行,最合算的办法就是出境外截取,此时出境外蒙军不在,最为安全,边境牧民和汉族板升农民最易捕杀,特别是板升汉人,跑都跑不了。这样功劳大,奖赏多。声势大,最合算。
    万历18年,李成梁就在边境200里内杀了270多蒙属汉族板升农民冒充军功。



作者: 0477    时间: 2016-2-8 15:43
万历七年
    熊廷弼说,万历七年,蒙古重创宁前屯一带。
    李成梁的胜利史写的是红土城之战。
    明史里记载,万历七年蒙古军在锦州,义县一带活动李成梁、李成才在大清堡准备,看见胡骑200---300在大静堡外边东北走,李成梁率军进击,斩备渚赖阿海。罗章阿,唐恩尧、若卜屯。太把失太等471首级。
   该战,和以往的一样,李成梁没有和蒙古军硬碰硬,而是另寻了一个地方开战。死亡名单里没什么蒙古著名的人,无法判断部属,反而出现了汉人的名字“唐恩尧”。但愿这不是另一次谋杀属夷的杀良冒功。
   至于这样的战法,有人吹捧为围魏救赵,明朝有些将领骂他避重就轻。宁前屯,经过三次重创基本成为无人区。这种战法的效果也就只能是仁者见仁了。







作者: 0477    时间: 2016-2-8 15:44
本帖最后由 0477 于 2016-2-8 15:49 编辑

万历八年                     

      永奠堡---鸭儿匮战役

    王兀堂反了。王兀堂,建州女真的栋鄂部。相传是赵宋后裔,对明朝最为忠顺的建州女真。
    王兀堂忠顺到什么程度?就是说明朝侵占他的土地,他都能忍。嘉靖时期明朝修建险山五堡。李成梁起家的时候,就是险山参将。险山土地贫瘠,六奠地区土地极其肥沃,李成梁在险山堡,估计天天看着六奠。吞并六奠的情结估计在险山的时候就形成了吧!
    万历元年,李成梁侵占了女真的六奠地区。如果你不喜欢听“侵占”这个词,你可以换成“拓边”。“驱逐四夷”等等。性质都一样。这个地区北边是王杲,南边是王兀堂。万历2年,建州女真王杲造反,杀明将裴成组,一定和明朝侵占这块土地有关。
    明朝侵占六奠的时候,王兀堂忍了,十几个女真头领跪在地上哀求,“这是我们赖以生活的土地。明朝修了堡寨,不让我进来围猎,我也不敢抢。我们该怎么活下去?”
    明朝的态度是,占你点地,和你互市,会给你点好处的。六奠堡寨刚修建的时候王兀堂依旧很恭顺。劝别人保持克制。劝别人尽可能让步。
    但是,该发生的一定会发生。明朝连你赖以生存的土地都能剥夺,就没把你的生存当回事。万历7年7月。女真在六奠互市。明朝参将徐国辅和他弟弟徐国臣,还有另一个军头刘佐强规定价格买卖,还把几十个女真头人用大棒子抽的几乎打死。
    这次殴打,深深的伤了很多女真首领自尊高傲的心。赖以生存的土地被侵占,作为首领在市场上被强买强卖,被当做牲口一样用大棒子当街往死抽。一些女真首领不在入市,要回到祖地,劫掠六奠。
   11月,明朝革任了徐国辅。
   但是,明朝停了整个和王兀堂的贡市。
   这下逼得王兀堂也反了,最丰美的土地你明朝占了,女真的头领被当成牲口殴打辱骂,说好的互市没了。被骗,被占,被侮辱,被耍了的屈辱肆意流淌。而且王兀堂或许此时才明白,无论他和王杲一样刚烈,还是忠顺,明朝的边界还会向他推下去。
   好歹王兀堂也是女真一方的首领,王兀堂也被逼反了。战争一开始,王兀堂600骑兵两路挺进,回到六奠地区。和明军作战。互有胜负。李成梁派大军杀到支援。逐渐将王兀堂杀出边境,在鸭儿匮斩杀勒乐巴都等754首级。
   
    一生忠顺明朝的王兀堂在一次类似《赛德克巴莱》式的冲锋后,消失在历史。

    本人一般来说不总结什么李成梁的治军思想,战斗战术,民族政策什么玩意的。那些都是所谓学者的扯蛋蛋。说什么李成梁以夷制夷,拉一个大一个。什么谁出头打谁。都是半吊子的屁话。
   
   从李成梁开始展现。建州女真的内英哥,汪柱,张摆失,艾失哈,王杲,宁公提,来力红,砲儿大,佟锁一路被消灭。真理只有一个,柿子要捡软的捏。这才是为数不多的宇宙真理。
  无论你态度如何,只要你实力上是软柿子,你就是首先被消灭的目标。王兀堂的天真在于他真的相信忠顺。

  李成梁为什么连续杀死这么多建州女真首领,结下血海深仇呢?熊廷弼说他对蒙古吃亏,他会在海西女真,建州女真身上找补。其实这只是一个原因。朝廷给他下达的是朝廷要“立德于西,耀威于东”,要他“耀威”的政治任务无法做到的时候。怎么办?杀投顺的人?杀老乡?杀袍泽?不如挑选软柿子杀一杀。
    另外,李成梁还要处理另一个历史问题,成化,嘉靖明朝在邻近女真地区“拓边”,很多地方归属不明确,这是历史遗留问题。李成梁在险山的时候,可能就有感于险山土地贫瘠。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就是把边界在往外推。


注释:
李成梁侵占六奠之后,迁徙汉族农民进入,进入的时候这些地区还是山林,百姓不愿意。李成梁就是一个“烧”字。
几十年后,这些农民把山林耕耘成良田的时候,李成梁大手一挥,撤!很多百姓不愿意,李成梁就是一个“烧”字。
王兀堂,和六奠地区的命运,让我感到一头特别浓郁的黑色幽默。像黑色巧克力那样的。










作者: 0477    时间: 2016-2-8 15:51
万历8年11月,蒙古进入锦州,义州,大凌河,右屯等地,


万历九年正月,蒙古从大镇堡进犯,攻打锦州,小凌河,松山,杏山。小凌河辽东军与之交战,斩杀明将周之望、王应荣.
万历9年2月。战场上连续被创,被动的辽东军从大宁堡出塞400里,在袄郎兔斩获340人。明朝的刑科给事中冯露曾说过:“袄郎兔之战,奸人多明朝挂名冒级”。袄郎兔之战的真相就不得而知


    万历九年四月,长安堡之战.土蛮从辽东长安堡孙真台进犯,明军李守忠渡河,守备使刘崇正追到堡东边三里的地方,察哈尔派2000骑兵出战。明将曹簠(fu)出战,被围,幸亏蒋位,孙守廉,母承宣救援,才突围,这次战役阵亡明军360人,伤166人。阵亡明将千总陈鹏,把总潘汝戢。抄掠男女298人,牛马379头,粮食991石,毁房间206所。



万历9年10月,土蛮、速把亥围广宁城,又从镇安,镇靖入边,攻打盘山驿,十三山驿,,攻打义州然后从大清堡、大靖堡出边。

作者: 0477    时间: 2016-2-8 15:53
万历10年。镇夷堡之战

   万历10年3月,速把亥派塔拉亥、大力红二人传箭入关,说要互市作买卖。然后速把亥带着2000人来到镇夷堡互市。结果李成梁在镇夷堡设下埋伏。
   李成梁手下有很多蒙古人,李平胡就是其中之一。一个蒙古人叫“李平胡”本身就十分的黑色幽默,荒诞可笑。   这个有很喜感名字的蒙古人李平胡的有百步穿杨的箭术。
   李平胡是这次诱杀速把亥的“狙击手”
   速把亥来做买卖的时候,李平胡满弓一箭,射中速把亥左肋,狙杀了速把亥。

   16年后,(万历26年)土蛮伏杀了李成梁的儿子李如松。有种说法这个叫李平胡的私自泄露了李如松的进军路线导致李如松被杀。

    如果是那样,这个叫“李平胡”的蒙古人,完成了辽东双杀。他杀了速把亥和李如松。

     速把亥为什么派使者,告诉明朝他要去镇夷堡作买卖?连续几年辽东军被重创,李成梁可能诱骗速把亥说满足速把亥互市的要求。速把亥信以为真,前来镇夷堡买卖,被诱杀。

作者: 0477    时间: 2016-2-8 15:53
万历10年.1582年。

5月朵颜董虎力,进犯塔山,
8月进犯黑庄
冬天,董虎力再入辽东,杨邵勋追击,被伏。把总刘进忠战死。伤杨武烈等70多人。杨邵勋中箭。。
后董虎力寇明朝前屯。老军屯,宁前。重创宁前
作者: 0477    时间: 2016-2-8 15:53
万历10年6月,张居正去世。李成梁的第一阶段的战史告一段落。

这十几年里,辽东军接连失利。盘点一下所谓的李成梁的大捷

这十几年,李成梁接连打击建州女真,侵占女真六奠地区,对女真的战役不说。
李成梁对蒙古的战役。
冰河之战,凭借冰河塌陷,李成梁斩获207.自己阵亡262人。
劈山之战和长定堡大捷是一回事,是杀良冒功。
养善木,红土城,袄郎兔之战,李成梁没有和蒙军打,去袭杀老少和板升汉人。
长定堡之战,2000蒙军斩杀360明军。

虚报军情被通报批评。伪造战功,杀良冒及。

作者: 0477    时间: 2016-2-8 15:54
李成梁出现的必然性,明辽东丢失的必然性


    李成梁的出现,忽悠,矛盾。明辽东的一幕幕大戏其实都有着深刻的宿命。一定会出现李成梁这样的大忽悠,一定会丢掉辽东。这些几乎不关乎,戚继光、谭论、李成梁、熊廷弼、袁崇焕,、吴三桂的个人能力和操守。无论怎么样,该发生的一定会发生,该丢掉的一定会丢掉。

     铺展开来说这宿命,会让文章无限的臃肿。简单的说每句话都能发展出一个博士论文。用最简单的话来说为什么一定会出现李成梁,为什么明代一定会丢失辽东。

    明代,无意建立一个世界性的商贸帝国,朱元璋建造的是植物一样的自耕农自闭在自己的土地上的国家。很快朱元璋的子孙带头兼并土地,士大夫士绅集团也一起兼并土地。这是明帝国的癌症。
    明辽东不设郡县,都是卫所制度。随着土地兼并卫所制度一定瓦解。
   为保持明军战斗刘,私属家丁开始出现,也就是募兵制。募兵和卫所的双轨制度。   从明朝正统2年间,募兵制开始。
   正统被俘虏的时候,就是官军私属共50万。

    李成梁的精锐,就是他的几千家丁,李成梁本身是朝鲜人,他的家丁雇佣军有很多蒙古人,女真人。高级一些的有李平胡、李宁、努尔哈赤等。李成梁的家丁中另一部分是江洋大盗,亡命徒。还有一部分是各个卫所的骨干。一般来说,40---50个蒙古降夷做先导。弓马娴熟的和后来的准噶尔汗国的大蒙奸阿玉锡一样。这些蒙古先导,熟悉蒙古地理,各个部落情况,是李成梁的炮灰兼先锋猎犬。其次是李平胡等为后队。

    这些为银子能斩杀自己同胞的蒙古人,江阳大道,兵痞。绝不是一个有理想和文化的队伍。为笼络他们李成梁就得豢养妓女,容忍他们奸淫掳掠,李成梁的军纪在忙明辽东是著名的臭名昭著。这些人,杀蒙古人,杀女真人,杀蒙古属汉人,杀明属汉人,杀明军根本眼皮都不眨。“大虏来了还有命,官军来了没得逃”{说的就是李家军。

     为维持这只募兵,这只混杂的雇佣军,就得要钱。这些雇佣军只认银子,谁给钱认谁。这样藩镇割据的一幕又要上演。明代辽东又要出现安禄山。
      万历年间,募兵的家丁的钱,由明朝中央出钱成为定制。这样导致军费加大。(不扩大了说,就说辽东)在辽东为了更多的募兵,扩充李家军,他们就需要更多的钱,为了弄到更多的钱,就要兼并更多的地。
     由于更大的兼并,辽东的卫所制度更加瓦解。战斗力更加下降。
     由于军费增加,反募兵制的势力也限制募兵的数量。甚至想取消募兵,强化卫所制度。

     万历年间,皇帝和士大夫乡绅集团关系恶化,土地兼并是主要原因。老朱家是第一土地兼并者。想限制士大夫士绅集团兼并。张居正的清账土地,一条鞭法就是对士大夫乡绅集团开战,张居正死后被反攻倒算。士大夫集团集体和万历翻脸。皇帝于是和宦官合流。士大夫笔杆在手,一方面兼并土地,一方面用笔把自己描绘成完美战士。抹黑阉党。
   一直到土地都不够兼并。于是张献忠,李自成都出来。皇太极,多尔衮也会进来。多尔衮进来的时候,明朝的士大夫集体投降了满洲人。过去人们说他们阶级情义大于民族情义。现在来说也一样。
     

    李成梁的恶性循环        


    这是一个恶性循环,李成梁想保持一些战斗力,就得依仗蒙奸、大盗、兵痞。
    这样就需要钱,于是要贪污,要兼并土地,贪赃枉法。克扣军饷。
    这伙人只认银子,军纪败坏,李成梁就得纵容他们奸淫掳掠。
    土地越兼并,卫所越瓦解。李成梁越越倚重这只雇佣军。
    藩镇割据的危险,军纪败坏,大量军费导致明朝总想取消募兵。
    李成梁为防止募兵被取消就得让他们“显得有用”
    李成梁必须挑起边衅,获得胜利。
    为保证这支雇佣军不被一次性全歼,李成梁就决不能和蒙古硬碰硬。
    当军事上的困局无法打破的时候,一定会杀良冒功。
    雇佣军打仗是为银子,每次都要银子,如果没有,就要杀明属蒙古人,明属女真人,或者汉人,或者明军的尸体,或者是明军。每战必捷的秘密就在于此。
    由于募兵制要钱,土地兼并,卫所的军士大量失去土地。为了延续卫所制度,李成梁就要扩张新土地。于是耕种环境最好的建州女真成了牺牲品。在万历元年到万历10年,建州女真刷了李家军的战绩,侵占建州女真的土地延续了卫所制度。
     这就是李成梁第一个阶段里内因导致的一系列必然性。

    在李成梁第二阶段,李成梁倚重的雇佣军在几次战斗中,几乎被蒙古全歼。在万历18年。李成梁的雇佣军走到尽头,李成梁也被弹劾下野。

      几十年后,李成梁的儿子李如松被伏杀
     几十年后铁岭被攻陷,李成梁家毁于冰火。
      几十年后,万历最爱的小儿子,万历最大的土地兼并收益者福王,被失去土地的流民煮着吃了。
      一切都有宿命。
作者: 0477    时间: 2016-2-8 15:54
历10年,好了继续说战事。


张居正刚死,作为张居正一党的李成梁,要证明自己存在的价值。
万历10年11年,李成梁做的事情主要是打击建州女真王杲的两个儿子。
曹子谷之战,和第二次古勒寨之战。



曹子谷之战的疑点是,具体交战时间模糊,地点模糊,参战人员模糊。斩获人数好几个版本。
说的是,李成梁编了一个借口(或者几个理由,其实也站不住脚),去打建州王杲之子阿台。李成梁杀阿台1000多人。
作者: 0477    时间: 2016-2-8 15:55
本帖最后由 0477 于 2016-2-10 19:32 编辑

万历11年
1:第二次古勒寨之战。

   明史记载万历11年,建州女真王杲之子阿台不甘心失败。进犯靖远堡,上榆林堡,长勇堡。还和蒙古土蛮勾结。这里纯属扯淡。建州女真在沈阳东边,而上述地址在沈阳西边。而且,阿台根本没那个实力和地理和蒙古土蛮联合。那么明朝为什么记载阿台能从东边穿越到西边呢?这是明朝记叙的一贯手法,估计在东边的榆林堡,长勇堡,靖远堡吃了亏。记叙的时候,省去主语,然后去杀人家阿台。阿台没有对明朝构成威胁,只是李成梁需要他们的人头构成大捷。确保募兵制,银钱的来路,确保张居正死后的倒张运动不至于波及到他。
   第二次古勒寨之战,明军屠城收获2222首级。
   其中就有努尔哈赤的父亲和爷爷的头。关于努尔哈赤的父亲,爷爷的头,在古勒寨是否是被“误杀”,其实根本没有意义。李成梁的那些雇佣军是些什么人?他管你那么多,一颗头50两银子。什么“献城者为城主”,什么大明王朝中的带路党“。在那帮雇佣军面前,所有的人头全是银子。大兵冲进城之后,没人管塔克士、觉昌安是哪个阵营。
    这样,努尔哈赤的姥爷王杲被杀了,舅舅阿台、阿海被杀了。父亲塔克士也被杀了,爷爷觉昌安也被杀了,堂妹也被杀了。
    万历2年,第一次古勒寨之战,努尔哈赤的姥爷王杲被杀,努尔哈赤和济尔哈朗被俘。加入了李成梁的雇佣军。    万历11年,第二次古勒寨之战,努尔哈赤的舅舅,父亲,爷爷被杀,乡族被屠城。李成梁给了努尔哈赤在城寨中获得的20道敕书,20匹马了事。努尔哈赤回去以13副遗甲起兵。
    古勒寨真他妈是努尔哈赤的伤心之地,也是他仇明之地,此后几十年,努尔哈赤攻陷铁岭,屠尽李成梁亲族。那一刻不知道努尔哈赤是否想到的是古勒寨熊熊的火。


2:万历11年7月,速把亥的儿子巴图尔为复仇进犯大宁堡,明军大败。被杀掠百余人,烧略房舍,全甲而归。     同时,小阿卜户袭杀黑谷关,烧毁峰台,杀掠甚重。明军大败。李成梁被弹劾,:“李成梁屡次奏擒斩首级,多系捏造”


3:镇北关之战,:
    女真人老大王台死后的女真政局
    李成梁又搞了叶赫女真一下。自李成梁出道以来,主要是依靠海西女真王台,打击建州女真,夺取建州女真土地,以延续卫所制度。万历10年王台死了,王台当时是女真老大,明朝在女真的代理人,不但没有反明朝,甚至帮助逮捕了诸多的反明首领。王台的死去导致女真新一轮权利竞争,王台的第五子蒙克布鲁承袭了龙虎将军。但是五个儿子谁也不服谁,发生内讧。内讧中败落的逃亡北边的叶赫,南边的阿台也趁机索仇。
    老大已经死去,
    明朝需要重新在女真人中寻找代理人。
    明朝最初的想法是,打击建州的阿台,叶赫女真的清佳奴,杨佳奴。扶持蒙克布鲁。效果十分难堪。后来的努尔哈赤就是王台死后明朝寻找的另一个代理人。那么明朝为什么不找建州的阿台为代理呢?阿台性格太爆,必报杀父之仇。而叶赫女真实际是蒙古出身,位置和科尔沁蒙古连在一起,常和蒙古通婚,极为容易和蒙古联为一体。哈达女真也大量贿赂李成梁,让他出兵打叶赫。
     所以王台死后,女真内讧,明朝急需要扶持代理人。古勒寨杀了阿台。设下诡计要杀叶赫女真的首领清佳奴、杨佳奴。
     叶赫女真的两位首领,当时女真冉冉的政治新星,欣然前往贸易。李成梁答应给敕书和小麦。在开元的关帝庙,在关二爷的目睹之下。李成梁杀叶赫女真首领等311人。
     然后李成梁继续进军杀叶赫女真1250人。是杀良冒功,虏不至三百人,其他多江上耕于市貂皮者。皆无辜而执,以为虏,一旦群辈死于锋镝之下。     该战一直到叶赫女真的纳林波罗,卜寨承认了王台之子,也就是明朝扶植的代理人蒙克布鲁的控制。
    第一代女真龙虎将军王台死去。
    第二代女真龙虎将军蒙克布鲁势弱。很快失势。
    万历23年,努尔哈赤在杨镐的推荐下成为龙虎将军。



   4:万历十一年12月,十方寺之战。蒙古进犯十方寺,明将史儒,涂广不敢交战。却割了汉人300颗人头。结果被老乡认出,事发。但大多数记载任然将十方寺当做大捷。

作者: 0477    时间: 2016-2-8 15:56
万历12年

大宁堡,紧水河之战.万历12年2月董虎力开始进犯前屯三山营,
3月入大定堡、于果营、大镇堡。大茂堡、。李成梁从大康堡出边,去边300多里,斩获125人。

作者: 0477    时间: 2016-2-8 15:58
本帖最后由 0477 于 2016-2-8 16:02 编辑

万历13年
3月沈阳之战

土蛮大男伯颜太周,一克委正2万人入开原。
小委正,歹青攻锦州,义县城堡。
速把亥的儿子巴图尔,纠集花大,伊尔登入辽阳。
短弓尔,茶回尔,灰正入黄泥洼堡
土蛮,黄台吉入阳场河
重创石家冲、马祥沟,李马军沟、旧排插屯、王连屯、斗山屯、洪杰小屯、八家屯、黑林子屯、钱刚屯、崔官屋基屯、孤山,陈家十余屯。

按照《实录》宣称,李成梁派韩元功在3月18日出兵,在丁字泊治浮桥,去边150里。斩获824.得明酋舍征孛来等。


     什么是板升?
    板升是蒙古语,汉式房子的意思。在当时蒙古各个部落都大力发展“板升”农业。在靠近明朝边境的适合耕种的土地上耕种。土默特的阿勒坦汗的板升农业有汉人5万----10万在耕种。很多学者教授,甚至叫驴,说板升是蒙古的一个部落。明朝杀板升汉人,是板升部落的。都他妈的胡扯。内喀尔喀的中心在远离边境的地区,内喀尔喀的板升农业在边境附近。一部分板升农业的汉人是逃亡的军士,兵变的军士,卫所衰亡逃入草地的军人,一部分是蒙古通过掳掠而来的农民。
     李成梁的那些雇佣军总是不愿意和蒙古军硬碰硬的,但是如果屡屡受创,他们会在这些板升农业区找补回来。杀板升农业区的汉人,是一本万利的行当。这些汉人比较集中,而且没战斗力,而且跑不了。
     这次,李成梁又没有硬碰硬,他去雕背山的板升农业区去杀汉人去了
     
     万历13年五月,几十个蒙古骑兵出现在静远堡,游击将军韩元功追击,被伏击,十几处受伤,身首异处,死于野


    润9月,蒲河之战,蒙古击破懿路,汎河。斩杀明将多名。中军张良栋、把总张治阵亡



   此时李成梁的怯战暴露无遗,“其秋,虏银灯等六万骑,自沈阳入,纵兵杀掠,成梁敛兵不战,及去,则使李平胡等击之斩首百余级。以捷闻”
李成梁的才能是,无论遭受什么样的遭遇,都能描绘成胜利

     蒙古军来杀掠,李成梁怯战,等人家饱掠而去,李成梁派李平胡从大静堡,尖山门去古日本那林,“斩获”108首级。李成梁遇到蒙古军总龟缩不动,等蒙军饱掠而归之后,尾随其后,扑杀几个老弱,我一直很小人的揣测,他的所谓斩获,就是蒙军杀掠的人头。李成梁割了用来报功。


    万历13年,懿路十几屯被毁,150房屋被烧粮食焚毁44窖,汎河15屯被毁,房117被焚,粮60多窖,铁岭十余屯被毁。多名明将被杀,李成梁的本事在于忽悠,无论什么样的重创,李成梁都从不知道哪里弄些人头,忽悠成大捷。



作者: 0477    时间: 2016-2-8 16:05
万历14年

1:可可木林之战,2月一克委正,把汗委正,土默台吉、巴图尔、炒花、花大等约定土蛮。在辽阳外挟赏。
李成梁派军从镇边堡出塞,行走200里,在可可木林,斩获902首级。有虎儿处把都等酋长。明军死亡30人。
毫无疑问,这次依旧不是硬碰硬的战斗。不知道是李成梁袭杀了谁的板升,还是谁的老少营,或者杀良冒功。
因为“虎儿处把都“的名字,在任何当时文献中出现的大小蒙古首领中都没有出现,该部落的被斩丝毫没有影响其他任何部落的行动,

2:万历14年10月镇夷堡之战。10月间,蒙军犯镇夷堡一带的堡寨,劫掠5日。锦义受创


作者: 0477    时间: 2016-2-8 16:06
万历15年8月镇夷堡之战
锦义受创

作者: 0477    时间: 2016-2-8 16:07
万历16年
正月镇武堡之战
3月纳林波罗之战。



万历16年,明朝再度将注意力投向女真,在明代李成梁时期,女真的稳定是依靠强大的王台,王台死后,女真呈现出的混乱。
明朝为扶植代理人王台的儿子,击杀建州的阿台、阿海。叶赫的清佳奴,杨佳奴。
清佳努的儿子叫那林波罗。杨佳努的儿子叫卜寨。

万历16年,明军去攻打那林波罗、卜寨、卜寨逃亡到那林波罗山寨。合兵坚守。屡屡被突袭的女真这次学精了,绝不会对李成梁麻痹大意。山寨修的极其坚固。李成梁军久攻不克,冻死推车军数千。

李成梁割了死去的明军的头颅550多颗。回去又描绘成大胜。御史许守恩想弹劾,被巡抚顾养廉用权势压制。
此次惨败,明朝对女真的态度从“剿灭”转化为“抚顺”。
明朝急需要一个王台式的”女真龙虎将军“。
努尔哈赤的机会到了



作者: 0477    时间: 2016-2-8 16:09
万历17年
1:太平堡之战:万历17年3月,蒙古20---30个骑兵出现在义州,掠夺了井家沟,第二天到太平堡掠夺,把总朱永寿、指挥潘应商率领百余士兵去追,遇到伏击全军覆灭。此战明军阵亡100多人。
     2:平虏堡之战:万历17年9月,脑毛大和白洪大进入平虏堡,李成梁派遣士兵防御,结果备御李友年被砍死,把总冯文升也被砍死。继续进犯沈阳和蒲河。并派数千骑兵入榆林堡。7天后,饱掠退军。      该战李琯疏言:“属夷长昂入寇,李成梁兵死于阵前800人,边吏隐匿不报”。


    熊廷弼说,万历17年辽沈以北受到过重创。

作者: 0477    时间: 2016-2-8 16:10
万历18年


     1:辽沈海盖战役:万历18年2月,卜彦台吉,黄台吉,大小委正,白塔塔尔深入开原、辽阳、沈阳、海州、盖州,李成梁一如既往的不去堵截,不硬碰硬,李成梁派军出塞,结果这次。李成梁奇怪的规律被逮到,在塞外一下击毙李成梁军1000多人。     即使国土被入侵,出塞死伤惨重,李成梁还是上报284首功,还是升了官。战报上说李成梁又跑到雕背山,斩首280首级,但给谏薛三才说:“道路传言,辽左多捕降者为虏,倔死人以为获”。就是这样关山残破,就是这样损兵折将的惨败,就是这样的怯战,李成梁还是升了官(禄米加50石,荫子李如帧,很多人都有赏赐,升官,金币,万历还得告谢郊庙。

万历18年3月,前脚刚走,后脚又来,这次土默台吉,长昂,滚兔又进入海州。“成梁不敢击,纵掠数日而去”。



   2:析木城战役
     万历18年10月16日。蒙古入寇,在鞍山,甘泉,土河结营。深入析木等地。7天后从原路出境。

熊廷弼所说万历18年辽沈以北,辽海以西收到重创。
看这个形式,真的如同明朝官员所说:“幸亏蒙古没有大志,只知道抄略,如果能合兵,深入决战,后果不堪设想”


。。。臣闻,辽东达贼入寇,我军事不过袖手旁观,任其杀掠,而莫敢与其敌,其志得意满保载而归后,尾随其后,扑拾一二老弱之贼吗,以为追缴之功,又不然俟 其去后,暗将临边属夷部落孤微者,尽数屠戮,捏称捣巢之利。。。-------万历18年朱应谷
作者: 0477    时间: 2016-2-8 16:21
本帖最后由 0477 于 2016-2-8 16:28 编辑

万历19年,李成梁的落幕

连续的失败导致李成梁巨大的军事困局,以前李成梁遇到军事困局,一定会杀一些建州女真造成巨大胜利的样子。
可是此时,叶赫女真有所准备在摧北关之战,明军伤亡惨重。
海西女真是扶持对象
努尔哈赤是培养对象。
北边的蒙古打得自己毫无面子。连续的失败,一定要找个突破口。
只有再杀板升的汉人了。

    万历19年毫无蒙古人进犯的动静,辽东军坐不住了,郭梦征跑到李成梁那里说:“莲花山和北沙坨子有蒙古人,只有板升孤悬,没有精兵看守,他们虽然是汉人,在外边好几年了,就算是鞑子。可以把他们全杀了来邀功”,3月,李成梁派李宁出去杀板升汉人一个小营地200多回来报功,路上遇到几个蒙古人大喊了一声,李宁就率先奔逃,自相蹂凌践踏,被蒙古人掩杀,死了几千人。此后有些被抢去衣物的李家军俘虏陆续裸体匍匐逃回。李成梁的雇佣军这次基本报销了。

  这次朝中的依旧给李成梁弥补,李成梁知道自己杀板升汉人是杀良冒功,战败不报是大罪。为弥补这个漏洞。李成梁让郭梦征去教唆吧边境的属夷。。。。。“门花谷多么富贵有钱,抢吧!道路给你指明,路途坦荡。抢吧!”。。。。
还让蒙奸李平胡引诱夷狄。

。。来吧!来抢辽阳来吧      好歹抢一些!
    安全发财,明朝的军队只会和您配合
    一日两三次。
    紧张、刺激、舒服
    来吧,李大帅敞开心扉
    来抢辽阳吧。。。。。。。。。

这个时候我再次读出一种浓郁的黑色幽默
在明代的时期的蒙古和明朝史中,有四个故事,让每次都能笑的哭出来。
这是其中的一个故事。

   万历19年闰三月,镇夷堡,歼灭李成梁数千人、万历19年4月,拒虏堡之战万历19年4月,镇夷堡之战。这几个战役几乎是同一个,是这200多个汉人的头的不同说法。有的被记载在《李成梁传》,有的被写在《实录》     总之,东北大忽悠李成梁就如此荒诞的落幕了。

    这一年除了被歼灭的李成梁的几千人,熊廷弼还说辽海以西是这一年受创地区。
作者: 0477    时间: 2016-2-8 16:51
     好了,总结东北大忽悠李将军。

   他的出现,是一个特殊时期的必然,明朝土地兼并,卫所瓦解。募兵兴起,但是朝廷为防止出现第二个安禄山,只能搞有限募兵。卫所和有限募兵结合。
   李成梁这套有限募兵加卫所,杀良冒功,以寇养兵,糊弄朝廷,兵丁忠于主将而不忠朝廷。辽人守辽(土地兼并的地主李家军,祖家军,吴家军)从李成梁开始,开始了一个模式。
   辽东一定会丢掉,因为土地兼并这个癌症会导致各种并发症。李成梁的个人操守无足轻重,因为他所作的一切,就只有一条,就是维护有限募兵和卫所制度。这个是延续辽东性命的一剂药。
   19年,他被扔下去,张居正和李成梁的有限募兵加卫所制度好像并不能拯救大明。
   20年,明朝去朝鲜和日本开战。更加完蛋,李成梁仅有的选锋全阵亡。
   万历24,李如松去蒙古捣巢,被伏杀。
   等李成梁再度镇守辽东的时候,蒙古左翼已经互市,基本偃旗息鼓分化衰落。努尔哈赤的崛起,李成梁并不是雏养努尔哈赤。第一:努尔哈赤是辽东明朝看中的代替王台的人,第二,在朝鲜和日本的战争,让明朝觉得建州女真的努尔哈赤是下次抗日的后方了力量。第三:李成梁从讨伐那林波罗之战死伤惨重他就知道,他没有能力去彻底拔除这些势力。第四:李成梁想留着努尔哈赤或者养寇,或者凭借他占据朝鲜自立为王,总之他是那个时代的军阀。不是你理解的充满爱国主义的高尚军人。
作者: 0477    时间: 2016-2-8 18:04
本帖最后由 0477 于 2016-2-8 18:34 编辑

  统计一下李成梁和蒙古的军队对军队的战役

    万历三年冰河之战207:262
   万历9年2000蒙古军和明军战明军阵亡317人
   万历17年9月,长昂入寇,李成梁阵亡800人
   万历18年,李成梁出塞捣巢,被杀1000多、
   万历19年,李成梁出塞捣巢,死数千。
   李成梁输掉了和左翼蒙古全部的军队对军队的战役。可以说是全败将军。如果算军民战损率,那么李成梁会输的更惨。这就是吕思勉觉得李成梁浪得虚名的原因。
    李成梁家丁4000,选锋4000.碧蹄馆再死2000,那林波罗之战在死一些,基本就死光了。有限募兵走不通,边将自己出钱募兵会变化出安禄山,朝廷募兵一没钱,二要好兵员还要被胡化,

   土地兼并,财政腐败这是大明王朝的癌症,募兵没钱,卫所瓦解。在“一胡抵五汉”的明代。张居正,李成梁想搞一套,卫所兵能守,选锋家丁能战的模式。但是卫所兵还是随着土地兼并逃亡,募兵还是会因为打仗没银子逃亡。
     李成梁放弃六甸地区给努尔哈赤,首先原因是辽东出现空心化,出现很多无人区。必须充实这些无人区。另外才是辽东的判断,以为他是第二个王台,最后才是李成梁的私心,认为努尔哈赤是自己的小弟。
     在李成梁手上留下一个关山残破的辽东。有人把他捧上天,是因为大明这个病人在早期还呈现出一些健康的假象。有人骂他是祸国殃民的大祸苗,其实不管是李成梁,还是熊廷弼,袁崇焕,吴三桂。。。。无论是谁,都救不了大明这个病入膏肓的病人。
       辽东的种种惊心动魄的战役,牵动几个民族未来的战役,背后都是这些卫所兵,募兵,农民的流向决定的。关内流民最后吃了福王,用大棒子拷打那些土地兼并者、士大夫。在辽东这些流民去了哪里?
      建州,六甸是耕种条件最好的地区。这是有龙兴气象之地。这是绝好的机遇。
      大明这个患有土地兼并癌症的病人,病入膏肓,辽东作为他的遗产,会落入那些幸运的人手中。
   


作者: 0477    时间: 2016-5-14 20:13
成吉思汗的可汗时代,忽必烈的官僚时代(太师时代),达延汗的宗亲的“台吉时代”,还有准噶尔的政体,蒙古历史上总共就这么四种体制。成吉思汗的“可汗时代”的政治体制,最适合扩张。但是在拥有欧亚之后,统治和治理世界,绝不是马上的赳赳武夫能做的。毕竟有专业的限制,专业军人很难是专业的管理者。这就是后来几大汗国除了金帐汗国间接统治俄罗斯250年之外,其他几个都进入“官僚时代”。达延汗搞得宗亲的“台吉时代”其实和哈萨克的“托热制度”一样。


哈萨克说没有托热就没有哈萨克,而没有达延汗的宗亲的“台吉时代”也没有今天的蒙古民族。但是这套制度所牺牲的是蒙古民族的战斗力。


相对比的是准噶尔汗国的战斗力,西边的哈萨克,东边的东蒙古各个部落,战斗力和准噶尔比完全不是一个级别的。


准噶尔的第一个死穴是文化的不同一性,另外一个就是政体的缺陷。
准噶尔的政治体系是他必然灭亡的原因之一。准噶尔原本是一个联盟。哈喇忽剌的时候,哈喇忽剌只是和《维京传奇》第一季的列格纳一样的小头目,不安分的小首领。
巴图尔洪台吉实际是两个盟主中的一个。另一个是固始汗


此后僧格,噶尔丹,策妄阿拉布坦,噶尔丹策零,每一个汗王上来都有内战,都是血腥的内战打出来的血色江山。


为什么每一次汗位继承都有惨烈的内战?就是因为他们没有从联盟进化成一个国家。每一个人都想和联盟时代一样平分遗产,但强敌四列必须集权。不能和“台吉时代”一样碎片化。
在继承问题上,每一个人都觉得自己能成为盟主式的汗王。准噶尔汗国强敌四列,继承问题绝不能立长。只能是最富有战斗力的那个人去继承。
他们没有成吉思汗的选举制度,也没有清朝的秘密立储立贤的制度。
他们终究没有从联盟政体中进化成一个国家。


总会有一次在血腥的内战中迎来血腥的落幕。



作者: 0477    时间: 2016-5-14 20:13
在李成梁和努尔哈赤的问题上,千万别听那些人胡扯,今天最优秀的人都在学金融IT,学历史的博士硕士学士,爱好者都是最低的分数就能上的。整体上不够优秀。论调整体上胡扯。“时无英雄,竟使竖子成名”,一堆的傻子叨叨历史。


郦波公开瞎扯,竟然横行几年没人看出来他扯淡。
阎崇年把历史推究到个人身上。比如高淮乱辽,高淮一个太监,没皇帝批准他敢去辽东搞钱吗?那些钱是高淮花的吗?明粉痛骂高淮干什么?人家一个无辜的太监。怎么不骂皇帝?骂具体的皇帝干什么?人家打江山就是为享受,又不是真为人民服务。阎崇年一堆人把历史推究个人身上。


又他妈不是唱戏。



作者: 0477    时间: 2016-5-14 20:15
1593年,努尔哈赤破九部联军,科尔沁贝勒明安只身逃亡。阎崇年等总觉得从此之后,科尔沁就颓废了。


其实1608年科尔沁援助叶赫打败努尔哈赤的长子褚英。
后来再次援助叶赫,杀了建州将军布扬古
科尔沁的明安带3个儿子还深入建州掠夺努尔哈赤300牧群。


然后才是1612年科尔沁和努尔哈赤家族的联姻。


这并不是势力弱了才联姻。科尔沁控制可索伦,控制着很大貂皮的产地,貂皮贸易是科尔沁富足的原因,努尔哈赤控制着人参的产地。科尔沁当时被挤出了贸易体系。科尔沁要通过建州的市口贸易。1612年努尔哈赤彻底灭了乌拉,彻底垄断了市口。这才是1612年科尔沁和努尔哈赤家族联姻的原因。


科尔沁和叶赫等一直是维护开原贸易市场的,开原市场完蛋后。科尔沁和努尔哈赤联合,这是贸易的需要
明朝想通过开原隔断女真和蒙古,用女真限制蒙古的政策在1612年完全失效。

4c0736a4462309f716680f75750e0cf3d7cad61b.jpg (67.97 KB, 下载次数: 12442)

4c0736a4462309f716680f75750e0cf3d7cad61b.jpg

作者: 0477    时间: 2016-5-14 20:16
科尔沁控制着索伦部落,掌握着大额的貂皮贸易,这是当时科尔沁富足的原因,科尔沁有着强烈的贸易需要。科尔沁以前和叶赫等维护北市(开原)市场。

万历援朝战争,贸易中心南移,便宜了努尔哈赤,此后抚顺成为主要市口。

李成梁在万历10年,16年两次打击北市的科尔沁,叶赫贸易市口。接受南市的贿赂,扶持努尔哈赤的南市。


科尔沁和努尔哈赤的联姻,导致林丹汗攻打科尔沁,导致东蒙古两大巨头的火并。于是科尔沁自立成为皇帝。努尔哈赤立即承认。双方互相承认,然后就是科尔沁和努尔哈赤的联盟


1622年之后,逐渐强大起来的林丹汗准备攻打科尔沁,1624年科尔沁和后金建立反察哈尔联盟,


然后是努尔哈赤嫁侄孙女给奥巴,奥巴把察哈尔女当正妻,清朝女为妾,还打骂人家。

作者: 0477    时间: 2016-5-14 20:18
《七大恨》:
(1)明朝无故杀害努尔哈赤父、祖;
(2)明朝偏袒叶赫、哈达,欺压建州;
(3)明朝违反双方划定的范围,强令努尔哈赤抵偿所杀越境人命;
(4)明朝派兵保卫叶赫,抗拒建州;
(5)叶赫由于得明朝的支持,背弃盟誓,将其“老女”转嫁蒙古;
(6)明当局逼迫努尔哈赤退出已垦种之柴河、三岔、抚安之地,不许收获庄稼;
(7)明朝辽东当局派遣守备尚伯芝赴建州,作威作福
===================================
李成梁在万历10年,16年两次打击北市的科尔沁,叶赫贸易市口。接受南市的贿赂,扶持努尔哈赤的南市。


看看努尔哈赤的七大恨
有三条是叶赫的(北市)的。
这不是鸡零狗碎的事情。是贸易和富足的事情
其实李成梁时代,李成梁扶持南市,打击北市,北市的衰落导致叶赫的衰落。努尔哈赤才是受益者,等明朝明白过来的时候,晚了。
1612年努尔哈赤灭了乌拉,等于控制了整个女真内部的贸易链,垄断了人参和貂皮贸易夺得了女真内部贸易的领导地位,这为努尔哈赤统一建立基础。
1611年明朝派军队进驻北关。预防努尔哈赤和蒙古的内喀尔喀等结盟
但1612年,努尔哈赤用源头上控制了货源,从而南市独霸,北市萧条,南市集中了全国各地的商人。


原来在北市贸易的科尔沁,只能去努尔哈赤的市口。


努尔哈赤的七大恨,看上去都是鸡零狗碎的事情。实际上河今天一样,贸易。贸易战才是民族兴盛的核心。是事关部落民族危亡的最大的事情。


傻子们动不动说努尔哈赤的七大恨鸡零狗碎,2不2?


如果不是努尔哈赤控制和南市,科尔沁凭什么和他联姻,如果不是联姻,林丹汗也不会攻打科尔沁,东蒙古两大巨头不会分手。蒙古或许不会被满洲吞并。这是多么大的事情
万历援朝时期,努尔哈赤统一了长白山的女真,从源头上控制了人参的产地。灭掉乌拉后基本上从源头上控制了貂皮和人参的产地。南市兴盛,努尔哈赤成了最大的贸易商,从此富足。北市衰落导致叶赫和内喀尔喀的衰落,科尔沁从建州的南市贸易,促成了科尔沁和满洲的联盟。可恶的日本鬼子啊
日本鬼,入朝,导致朝鲜,明朝双双受损。《万历三大征》吹他妈的武功赫赫。结果让朝鲜衰落,努尔哈赤没有后顾之忧。明朝耗资巨大,第一次援朝44000人,第二次7万。增兵15万。。阵亡8万5.实际阵亡数字可能更大。朝鲜更是完蛋,关山残破。

作者: 0477    时间: 2016-5-14 20:18
努尔哈赤有了六奠地区,最好的农业区膏腴之地,导致他对抗自然灾害的能力是最强的。这是地理上稍微北的地区,叶赫,蒙古所没有的。努尔哈赤经常救济科尔沁等部落。他有粮。而且垄断了人参和貂皮的贸易。真他妈的有龙虎气象啊。然而李成梁给努尔哈赤六奠地区错了吗?辽东常年和蒙古互相PK,卫所瓦解,贪污腐败,援朝抗日之后耗资巨大,盘剥严重。辽东人逃亡到建州,朝鲜,女真,山东。有很多地区成为无人区。必须预防辽东的空心化。而且六奠地区的汉民有着女真化的倾向。如果你是李成梁,你会怎么做?


别瞎想了,该发生的一定会发生,别以为你可以关闭市场,你控制不了走私,在当时人们迷信人参的中医粉,人参的重要性不亚于今天的抗生素。是必需品不是奢侈品。别以为你能移民实边。你做不到,会导致农民起义的。即使迁徙罪犯到辽东,他们一样会逃亡到建州,因为那里赋税更低,能活下去。



作者: 0477    时间: 2016-5-14 20:18
再谈科尔沁,


科尔沁和内喀尔喀,察哈尔一直保持相当好的关系。联合作战。
但万历16年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导致科尔沁和内喀尔喀有了冲突。


万历16年,内喀尔喀的暖兔,扎鲁特的以尔邓为独占北市(开原)的利益,经过争斗,将科尔沁挤出北市的贸易体系。科尔沁向南发展的道路被挤出,于是向混同江一代发展,很长时间没有出现在北市的贸易中。科尔沁向东发展,威据江东,雄拒东夷。自混同江以东,黑龙江以北数千里内数十种夷,每家岁纳貂皮一张,鱼皮2张,从此富强。西交北关,南交奴酋,以通贸易。



作者: 0477    时间: 2016-5-14 20:19
努尔哈赤是蒙古人的说法的由来


一直以来,说努尔哈赤是蒙古的话也不绝于耳,这个问题从测试爱新觉罗家族的DNA再度掀起波澜。
这个事情最早从哪里开始的呢?


乌拉女真的首领叫布占泰,为女真内部的贸易链问题和努尔哈赤打了起来,开战前拉拢警告朝鲜说:”1593年布占泰告诉朝鲜。努尔哈赤,本以无名常胡之子崛起为酋长,我辈世积威名,羞与为伍“他说努尔哈赤就是一个混在女真的蒙古小人物。这是在1593年的事情。


而努尔哈赤为切断朝鲜和乌拉的人参貂皮贸易联系派使者告诉朝鲜:”“我本蒙古遗种,专仰仗中国。兀良哈,则向化朝鲜,忽温(布占泰)则本以匈奴,无属处,做屯居住,而朝鲜归顺藩胡,杀掠无忌,至于流散。”打击和乌拉联系的藩胡,



作者: 0477    时间: 2016-5-14 20:21
布占泰,和努尔哈赤都在几年之间告诉朝鲜,努尔哈赤是蒙古遗种
有些学者把努尔哈赤说自己是蒙古遗种的事情,当成了努尔哈赤对科尔沁蒙古人说的。这种说法是错误的。一定要改正。
1593年,1602年。估计这段时间,乌拉等部落为争女真老大,痛揭努尔哈赤老底。国内不见记录。而朝鲜保留了2份

努尔哈赤的话是否能这样解读:布占泰说:”朝鲜兄弟们,我们联军要收拾努尔哈赤,你可要站好队了,别和他玩。丫努尔哈赤什么来历你知道吗?丫其实是混在女真里的一个蒙古小人物。哥们我,才他妈的根正苗红,哥们这些真大佬谁他妈和他玩,都丢不起那人。

努尔哈赤说:“他们说我努尔哈赤是混在女真里的蒙古小人物,我就是蒙古后裔,我贸易的对象是明朝不是朝鲜。你朝鲜也别嘚瑟。兀良哈人才喜欢用韩国货呢。乌拉部落的布占泰又算什么玩意?
你朝鲜有些藩属(其实是朝鲜和乌拉贸易链)部落,可是不安分,罪大恶极,我要收拾他们。”

很多话,单独看,没头没脑,记载的简略让你看着和文盲说话一样没头没脑。其实,放到当时的历史背景中,就能推出一个完整的语境。




作者: 0477    时间: 2016-5-14 20:21
61楼有个问题,就是努尔哈赤说:“我本蒙古遗种,专仰中国,兀良哈人则向化朝鲜。。。”这里面兀良哈人,可能不是朵颜蒙古人。朝鲜人有将胡里改称作兀良哈的习惯。所以这里的“兀良哈人”可能指在和朝鲜接壤的,努尔哈赤和布占泰争夺的那些满洲部落。这些部落在人参,貂皮贸易中有着独特地位。







欢迎光临 蒙古语翻译事务所_蒙文翻译,蒙语翻译,新蒙文翻译 (http://www.mgltxt.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X3